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雖然大部分人的家鄉都在中原,但是在金兵的強大威脅下,宋廷的文武官員和無數的軍民百姓,還是歡天喜地的隨著趙九妹和馬良踏上了南遷的道路,沿著汴水運河一路南下,準備先到鎮江渡江,然後再西進江寧重建國都,同時趙九妹還頒佈詔書,宣佈將江寧改回舊名建康,以此彰顯自己對這座陪都的重視。

讓馬良意外,南下途中氣氛雖然歡躍,然而趙九妹卻似乎有些強做歡顏,似乎暗藏心事,馬良因此還一度誤會趙九妹是擔心陪都距離長江過近,想要象歷史上一樣直接逃到更加安全的杭州去另建國都,便找了一個機會與趙九妹單獨談心,想要開導一下這個慫貨,免得他因為太過貪生怕死而耽誤了自己建立馬鞍山工業基地的大事。

不過馬良很快就發現自己這一次是誤會了趙九妹,馬良主動問起趙九妹是否擔心建康距離長江過近時,趙九妹馬上就搖頭否認,說道:“當然不是,在此之前,朕只打算拼著罵名南遷到揚州即可,現在文武百官和軍民百姓能普遍支援朕暫時遷都建康,朕早就已經是大喜過望了,怎麼還會得寸進尺,冀圖繼續南逃?”

“那陛下為何悶悶不樂?”馬良很奇怪的直接說道:“恕臣下無禮,臣下看得出來,陛下你這幾天明顯有心事,象是在擔心什麼,不知道陛下能否對臣下如實相告,讓臣下替你分憂解難?”

趙九妹確實藏著心事,猶豫了一下才苦笑說道:“果然瞞不過兄長的眼睛,不錯,朕確實有心事,還是一件很為難的心事,即便是在朕的皇后面前,在也不敢傾吐。”

“那能否告訴臣下呢?”

馬良很是小心的追問,還懷疑趙九妹和歷史上一樣已經痿了,準備開啟淘寶給趙九妹網購威而剛。可是趙九妹又遲疑了一下後,給出的答案卻讓馬良吃驚得跳了起來——趙九妹居然這麼回答道:“朕想向金兵求和!”

“什麼?”馬良大驚說道:“陛下,你不是在開玩笑吧?我們的隊伍本來就是靠打著抗金旗號拉起來的,你還想向金兵求和,我們的將士怎麼可能答應?朝廷裡的主戰派官員怎麼可能答應?”

“這也正是朕的為難之處。”趙九妹神情無奈的說道:“朕是靠抗金起家,也是靠抗金隊伍支援登的基,一旦向金兵低頭求和,必然馬上就會遭到萬夫所指,人心背離,所以朕才這麼心事重重,左右為難。”

“可是有這個必要嗎?”馬良趕緊又說道:“我們都已經準備南遷到建康去了,有長江、黃河和淮河三道防線保護我們,我們還有什麼必要抗著罵名向金兵求和?”

“有這個必要!”趙九妹回答得十分乾脆,然後問道:“兄長,假如你是金國的酋長,收到訊息知道我這個金國死敵當上了大宋皇帝,還南逃到了建康積蓄力量,準備在將來反攻北伐去找金兵算帳,你會不會選擇先下手為強,不惜代價剷除我這個隱患,不給我東山再起的機會?你又會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我在江南坐大,對你重新形成威脅?”

“這……。”

頗有辯才的馬良難得啞口無言一次,趙九妹則是憂心忡忡的說道:“正常人都不會這麼做,金兵的酋長和那些王子只要稍微有些腦子,就一定會先下手為強,不管能不能拿下中原都先把朕幹掉再說,然後天下就沒有人能夠對金國形成威脅了。”

“不錯,是有這個可能。”馬良不再反駁,坦然承認道:“還是陛下深謀遠慮,的確,金兵收到了陛下你龍登大寶和南遷建康的訊息後,確實很有可能會選擇先下手為強,把我們扼殺在萌芽中。”

承認了這一點後,馬良又趕緊補充道:“還好,我們到了建康,有三道防線可以守衛,金兵想要打到建康城下絕對沒有那麼容易。”

“兄長,不要自欺欺人了。”趙九妹苦笑說道:“我們的軍隊都是什麼成色,你難道還不清楚?倘若金兵鐵了心要南下斬草除根,我們就算是精銳盡出,也絕無可能守得住黃河和淮河這兩道所謂的防線,至於長江,我們的長江水師已經上百年沒有打過仗,軍隊裡不用猜也是腐敗橫行,紀律敗壞,不花上幾年時間大力整頓,指望他們守住長江,那是痴人說夢。”

馬良徹底的無言以對,因為馬良歷史再稀爛也知道,在無數次殘酷血戰鍛煉出南宋精銳之前,就連岳飛和韓世忠都沒能守住長江防線,眼睜睜的看著金兵突破長江,一度拿下杭州城,把趙九妹這個慫貨攆得只能是跑到海上逃命。而現在的宋軍僅僅只是比歷史上稍微強點,在最為重要的水師沒有整頓重建之前,守住長江防線的可能肯定極其渺茫。

“所以朕才想求和,用奴顏婢膝來換取暫時停戰,為我們重整旗鼓和休養生息爭取時間。”

趙九妹的臉色更加陰鬱,又說道:“不然的話,一旦讓金兵突破了長江防線,就算我們守得住建康城池,陪都也會受到巨大破壞,兄長你計劃中大力開發的馬鞍山礦場和武器生產基地,也必然會被金兵夷為平地,金兵不會傻到把這些地方留下來,讓我們打造各種武器去對付他們。”

馬良更沒話說了,也再一次被迫承認,趙九妹有時候考慮事情確實比自己更加全面和長遠。趙九妹則嘆了口氣,又說道:“可惜,公然求和這一點嚴重違背了朕這兩年來的抗金立場,所以就算有人願意站出來背這口黑鍋,扛著罵名勸朕向金兵暫時低頭,朕也不能答應。不然的話,馬上就是人心崩析的局面。”

馬良繼續沉默,半晌才說道:“陛下,要不暗中求和吧,隨便找一個藉口北上去和金兵聯絡,然後乘機悄悄的向金兵求和,爭取把金兵穩住,給我們爭取在江南立足和備戰的時間。”

“藉口好找,比方說替朕去探望父皇和皇兄就行。”趙九妹語氣無奈的說道:“但是暗中求和卻不可能,求和必然要在錢糧土地方面做出讓步,朕如果這麼做了,人心就散了。”

“臣下有一個辦法,或許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