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改造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恐怕對上一世那個世界的人類而言,基因修飾的定向技術研究難度極大,想要突破需要如同材料學一般的長期進行技術累積。

然而在這個世界則不一樣,這個《lord》的世界不僅存在著魔物、亞人類和異形種族,不同種族都具備自己優勢的一面,從遙遠的古代開始,在玩家尚且沒有降臨的時代裡,太古龍族在始源魔法還比較盛行的時期,就以始源魔法對這個世界的諸多種族進行了改造。

大地上眾多的獸人、亞人種族、異形種、魔物乃至多種多樣的植物,很有可能是源自太古龍族的改造實驗。

當然,因為始源魔法的特殊性,在龍族完成了第一期的改造實驗後,就對這些一期實驗種族和原始種族置之不理,任由其在大地上繁衍生息。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物種冗餘基因鏈裡都有一些相同的混合基因。

蘇秦的分裂意識對於這一點並不瞭解,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在研究中得出猜測——這個猜測就是,這個星球上的絕大多數物種,遺傳密碼是相似的,也符合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至於一些細節表達上不同,應當跟設計之初的考慮有關係。

要找個比較恰當的形容,那就像是做不同的專案、隸屬於同一個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寫了不同的程式,卻共用同一套密碼子……也就是說,生物共性在這個行星上依舊是存在。

“考慮到遺傳因子在量子層面的便利性,以及這個世界的生物使用同一套的dna密碼子充當遺傳資料載體。

好吧!……看樣子我也不需要特意為‘血脈移植’專門配套去設計移植計劃,我可以設計一個基因種子,一種萬能器官,只要將這個東西移植到某個生物體內,在啟用它的功能,就能夠隨心所欲的改寫對方的基因……”

蘇秦聯想到了修仙中的靈根,星際戰士繼承自原體的基因種子。

……是的,只要參考這類設計,這就能夠大大節省了時間,節約了資源。

若是完成了這個設計,就不需要對每個需要改造的族群專門去設計一套方案。通用型設計的好處就在於這一點。

以後,只需要對這種設計好的器官進行啟用和編輯,它就會自動完成基因層面的修飾。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成果終於出來了。

當然,一開始,蘇秦就在自己某個分裂體奪舍的成體蜈蚣體內完成了一個粗糙的“基因種子”,一個細胞集合體。

透過這個“基因種子”,他獲得了不少吸收的魔獸和亞人種族的基因性狀;

接著,再經過篩選和控制後,他又獲得了改造後的基因種子的蜈蚣都能夠自我啟用,給自己增加額外的優勢基因。

比方說,甲殼變得接近溼地巨蟹的外殼,長出了紫蟲的口器,還能夠像是絞刑蜘蛛一樣噴射蛛絲,除此以外,只要被蜈蚣吸收了血肉中的遺傳情報,一百多個分裂意識體都能夠進行某種程度的改造。

“目前,只能融合一些優勢基因,用來強化自身,簡單的說就是製造奇美拉合成獸,或者是製造暴君和追蹤者那樣的生化武器,這是因為我還沒有找到穩定基因變異率的辦法。”

蘇秦也碰到了頭痛的問題,那就是在掠奪式的提取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時,各種負面資訊和影響,也隨著這種掠奪而產生“思潮”般的湧現……

這也是這個世界遵循著資訊大一統論,越是高等複雜的生命資訊,在死亡過程中越會留下深刻的印記。

諸如謀殺、虐待、屠戮都會導致大量負面資訊的聚集,在這個世界中的死靈系魔法,就是透過收集這種負面能量才能夠施展出來。

曾經,大名鼎鼎的邪惡組織“知拉農”過去就佔據過一個遺蹟,並在其中進行了駭人的實驗。

這場實驗造成非常嚴重的災害,並且因為當地冒險者公會因為情報不足而對其袖手旁觀。

此後,一個小規模的城鎮就這樣被毀滅了,造成這種重大災害的原因在於:

當一群不死者聚集在一起,個別不死者會增加自己的同類,比方殭屍殺死了其他的活人,活人轉化成不死者,這個狀況會導致產生更強的不死者。

假使利用這個特性的魔法儀式就像螺旋一樣,可以不斷產生更強的不死者,足以毀滅整個都市,所以被稱為“死之螺旋”。

死之螺旋即是利用海量負面資訊迴圈壯大,從而匯聚成史無前例的災害,絕望、痛苦、哀慟的資訊會反映到周圍的環境之中,擴散成一種場域。

——幽靈啊,不死生物,死之能量,就是透過這種場域來成形。

這一點血脈中的遺傳物質也是一樣……若是不斷的屠殺、抽血,煉製血脈,還被殺害的種種痛苦,都會以資訊的方式殘留下來,變成不良的毒性資訊。

若是不進行慎重的處理,提煉的遺傳情報就會劣化,要不然就是變成某種潛在的“毒”,經年累月的積累下去,透過融合越積越多,最終會導致自我意志的“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