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什迪出身於印度最貧困的比哈爾邦,這裡聚集著這個國家最窮的一群人。而他也與許多這裡的居民一樣,是個天生的窮人。

對於自己所在的國家,拉什迪認為,它曾經在最富強的時候就像是一個大動物園——對,一個自給自足、等級森嚴、秩序井然的動物園。每個人各司其職,樂得其所, 各安於天命。

畢竟,按照天神們的劃分,這個國家有祭司、有金匠、有地主,姓哈爾維的人家做糖果,而姓牛倌的人放牛,賤民們挑糞, 祭祀和地主們對他們的農奴應當仁慈溫和,而女人們應當戴著面紗, 陌生男人說話時眼睛總是望著地面。

然而,時間到了1947年的某天,也就是英國人撤出印度的那一天,這間巨大動物園的籠子被開啟了,飛禽走獸紛紛逃出落籬,互相攻擊,你死我活,新的叢林生存法則取代了動物園法則。

動物中最為兇殘、飢腸轆轆的猛獸吃掉了其他的動物,肚子也一天天地鼓了起來。

現如今,從這個國家的任何一個角落裡都能夠看出,人們的肚子的大小可以解釋今天的一切。

不管你是女人、***,或是賤民,只要你肚子夠大,說話就有底氣……

簡而言之,以前在印度有上千個種姓,上千種命運。現在只有兩個種姓:大肚子的和癟肚子的。同樣出只有兩種命運:吃人, 或者被吃。

當然, 這是拉什迪的個人觀點,他的出身是不甚光彩的底層, 按照他的種姓,他應該是個做糖果的,可是他的父親也只是個拉人力的人力車伕,而他的童年是在砸煤塊、擦桌子中度過——

不過這不妨礙他現在的生活,從家鄉逃離出來,從德里的學徒工開起,做著最底層的工作,後來,他輾轉來到了德里,經過一番複雜動盪的經歷,拉什迪混的還算不錯,他成了個二手商販,在德里的商業街的旮角里經營著一家店鋪。

這是一家專門收購二手配件的店鋪,店鋪裡完全散發著塵舊、古老的風格,這裡堆著的各種電腦配件,估計會是一些發達國家人們的回憶。

拉什迪對此非常自豪,他認為這些都是過去真正戰鬥過的、燃燒過、吃過灰的老兵,比方他鑰匙環上掛著的pentium4, 內行人想到的第一個詞肯定是“當年”。

可能是受到全球經濟環境下行的影響,回收的便宜的二手配件在德里的市場非常好賣, 特別是最近的一段時間,由於新出廠的cpu發熱量異常,還有穩定性的投訴不斷增加,眾多亞馬遜線上上架、還有預熱準備銷售的數碼產品因為製造商的工藝問題。

這些有問題的cpu大批次被召回,開始有不少商家跑到拉什迪這裡詢問他有沒有舊貨,他們很需要這些東西。

事實上,拉什迪手中還真有這樣一批貨。

就在數週前,他和另外兩個商家共同花錢,他從東亞三國那邊淘了一批“電子垃圾”,這些東西塞滿了一堆皆暈的垃圾。

那兩個二手商對此非常失望,不過,拉什迪很清楚這種“淘金”行為本身就充滿風險性,他咬了咬牙,將這兩箱貨全部從兩個失望的二手商手中盤下來。

這個決定可以說是賭對了。起先,這些只是堆在託運站倉庫裡吃灰,但是從市面上的新興數碼產品不斷從網站貨架上消失,他手中的這批貨開始發光了……

短短几天時間,拉什迪就賺大發了。

###

“這種買賣,簡直是一本萬利!!”

拉什迪覺得自己是個商業天才,他今天一天輕輕鬆鬆賺的錢,是過去自己為了生計在孟賣開嘟嘟車一年時間賺的四十多倍,好在,他對於當初那段經歷也沒什麼不滿。

多虧了在孟賣開了多年的嘟嘟車,他透過與那些歐美的揹包客交流,學了一口流利的印式英語。

拉什迪從學校時期,就是全年級最優秀的學生,他從小學到初中,從來都是名列前茂,特別是對數學和語言的天賦,他還喜歡印度古典詩學,最喜歡的作品是迦梨陀娑的《羅怙世系》。

可惜,在印度這樣的社會,拉什迪這樣有天賦的人是受到詛咒的,他是個低種姓首陀羅,他那個支配家族的奶奶很愚蠢,父母都很愚蠢,他的父親一輩子給人開黃包車,最後因為過度操勞而死。

說起來,拉什迪會偷偷離開孟賣,就是為了遠離自己的家人,之前,他的奶奶要求他把90%的錢寄回家。

那個老太婆從來不是省油的燈,她寫信說打算給他娶個媳婦,這樣既可以得到大筆的嫁妝,還可以更好的拴住拉什迪的心,讓他一輩子替家裡人賺錢、養家。

拉什迪聰明的意識到自己的困境,他打算反抗了,因為他不想就這樣結婚生子,陷入這種苦悶的迴圈。

就算有了老婆,他也要不斷的在孟賣打工,把錢寄回老家,想想看自己的父親,堂哥都是為生活奔波活活累死的。

“我會因此變成一頭驢,一旦我有了孩子,我只能教他們變成像我一樣的驢子,為有錢人搬運碎石。”

在脫離了那個愚昧的家庭的掌控後,拉什迪憑藉自己的腦袋和機智,輕鬆過上了有錢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