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凌風踏雪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玩意是老曲做出來的新東西,叫電石燈,挺好用的,你不是天天寫論文嘛,又摳搜的捨不得點煤油燈,這下滿意了吧。”王立把電石燈放在他的辦公室桌子上說道。
“這玩意看起來還不錯的樣子。”張克為打量著這玩意說道。
“謝謝您啊,您可是幫了大忙了,都是自己人,說出來啊,也不怕您笑話,我家這口子呀,純粹就是琉璃耗子瓷器貓兒,那是一根毛兒都沒有啊,回國十年了,晚上從來沒點過燈,您說能有多扣兒?”艾琳娜在一邊不無幽怨的說道。
張克為在一邊擺了擺手,顯然是有些尷尬,艾琳娜白了他一眼,轉身就去準備茶水去了,張克為心裡有虧欠也說不出什麼責怪的話。
艾琳娜是有分寸的女人,在外人面前還是懂得要留點面子給自己丈夫的,笑話那麼一兩句就行了,多了傷尊嚴。
兩口子關起門來,就是跪搓衣板都可以看做是夫妻兩個人的小情趣,出了門,就不能這麼幹了。
“現在我們窮了點,你說你們兩口子好長時間不見了,我們連床像樣的被褥都給你們準備不了,這是我這個部長的問題,以後啊,我給你們準備兩床綢子的被子。”王立一邊給電石燈加電石一邊說道。
“我們山西能有綢子嗎?”張克為疑惑的問道。
“有啊,潞安就有潞綢,明時曾經享譽一時,只是因為明末的攤牌加重、貪官汙吏的層層盤剝、原料短缺、明末烽火四起加上棉織品的衝擊,潞綢逐漸沒落,不過直到光緒十年,民間還有不少的產量,應該還能找到當年的織戶,以後咱們說不定還能搞點絲綢紡織賺點外快嗎?”王立如數家珍的說道,怎麼多長時間,自己手底下有什麼東西,早就瞭解的一清二楚了。
明洪武年間潞安府有桑樹八萬多株,弘治年間有九萬多株,史栽:“長治,人習機杼。”在潞安成為了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趙貴妃出)的封地,才由外地徵集幾千織戶來潞安住坐,並且在這裡植桑八萬株,開始織造一種叫潞綢的粗綢,作為進貢之用。”
“哦,那我就等著你這綢子了。”張克為接過王立的煙,在電石燈邊上點燃說道。
“除了味道大,煙多了點倒也還行,燃燒還算穩定,可以用。”王立看著燃燒的電石燈說道。
“我們粉條出來了,今天晚上就讓你嫂子弄點菜,咱們喝兩口。”張克為大方的說道。
“把老曲、陳部長還有駐地警衛團的歐團長都叫過來,我就把我藏的那兩瓶酒拿出來,咱喝頓好酒。”王立也饞了,好長時間沒喝酒了,難得有這麼一頓。
“行啊,我可是早就惦記上你的酒了。”張克為高興的咧嘴笑道。
“不懷好意,不懷好意啊。”王立指著張克為笑罵。
“小滿啊,騎著我的腳踏車,去叫一下陳部長、曲副部長還有歐團長就說我請吃飯,順便把我那兩瓶酒拿過來。”王立衝著坐在凳子上擦槍的李小滿喊道。
王立前兩天給他配了把晉造駁殼槍,是老型號單容量只有五發,沒有快慢機,所以不能連發,而且彈容量小,膛線老,所以才能配給他,還只發了20發子彈,要不然可輪不到他這個後方的小娃娃用。
就這也把李小滿高興壞了,這可是真傢伙,聽王部長說,這把槍比村裡民兵隊長那把南部14強多,李小滿把這把槍當寶貝似的,那是天天擦,都快把漆給擦沒了。
“是。”李小滿將槍快速組裝了起來,然後收到了槍套裡面,敬禮之後轉身開門就走了。
擦槍肯定要槍彈分離的,何況根據地很安全,沒必要子彈上膛,子彈就裝在彈藥袋裡面的彈夾裡面,如果需要可以快速裝填,並不影響射擊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