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青銅城都籠罩在寒冰之下,寒氣直冒。

路明非與眾人不同,在他眼中,青銅城穹頂上的龍文不是什麼資料,是地圖,逆時針變化著——這是當青銅城的機關被啟動之後的地圖。

所以他可以很隨意的穿過青銅組成的迷宮般的甬道,來到青銅城的內圍。

原先這裡的空氣因為常年氧化金屬,已經耗盡,所以無法供給呼吸。

但在剛才,路明非凍結了一切,空氣流通了一段時間,現在它已經能夠供給呼吸,但是帶著很濃的銅鏽味。

這也是為什麼他不直接進入,而是等一段時間再進入的原因。

現在路明非所在的地方也是一條甬道,但與外圍那迷宮一樣的不同,它兩邊有許多的蛇臉人雕像,穿著中國古代的袍服,捧著中國風的牙笏,戰在一根橋形的青銅柱上,微微低著頭,現出恭敬的樣子,像是貴族那樣彬彬有禮。

蛇臉人的頭部是一條眼鏡蛇的樣子,細長的脖子從袍服的領子裡探出來,極其地突兀。

《冰海殘卷》中有記載這條路有,名為“聖堂之路”,在龍族興盛的年代,古人以臣民的身份去朝見龍王,必須經過這條聖堂之路,北歐的青銅宮殿裡有一條一模一樣的路。

聖堂之路兩側的蛇臉人雕塑代表被龍王掌控的金屬元素,按照鍊金術元素表,一共有88種。

現在蛇臉人們在躬腰行禮,沒錯,它們是活的,和外面的活靈一樣,用最純淨的元素容納精神。

只有在面對貴賓時它們才會躬腰行禮,一般都是直立,平視前方。

走過聖堂之路,一路向低處走,穿過青銅城內圍的迷宮甬道,來到了一片開闊的空間。

這裡的天穹也刻有複雜的龍文,是青銅城內圍的地圖,曼斯教授他們也來拍過照。

這裡的地面是一處近乎漆黑的湖泊,也已經被凝結成冰。

前方有一尊巨大的蛇臉人雕像貼著青銅璧端坐,和聖堂之路兩旁的不同,這尊足有20米高。

剛才那些蛇臉人代表的是不同的金屬元素,這尊代表的是元素的掌控者·龍王諾頓自己。

他的造型與別的都不一樣,手臂上刻著龍文,與中世紀女巫身上秘藏的花紋一般。

這裡並非是龍王的寢宮,而是神殿,用以給臣民朝拜,寢宮還在這片黑色湖泊下面。

湖底是森然的白骨,密集得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特徵明顯的顱骨和胸骨說明這些骨頭都屬於人類,成千上萬人死在這裡,屍骨在這裡沉澱了上千年。

很顯然,這是一批混血種先驅,他們曾在這裡進攻龍王,然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路明非對骨堆敬了一個軍禮,然後動手簡單的將骨頭收拾了一下。

白骨成成疊疊,他們剛死的時候肯定是一個疊一個,可以想象當年那一幕到底有多慘。

可以想象,那時候這裡是沒有水的,要是有水的話屍骨肯定會浮在水面上,爛成骷髏才沉下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密密麻麻地聚集疊在一起。

青銅城有兩個,一個是北歐的那個,一個就是中國那個,北歐那個也曾被漢朝的軍隊進攻,但是失敗了,所有人都死了。

凍結湖泊的冰層裂開一個口子,最底下又一個守衛的活靈很自覺地開啟了門,路明非從那裡跳了下去。

下面是一間小屋,由青銅鑄造的、古老的民居。

屋子裡的陳設異常簡潔,三間屋子裡兩間是臥房,床榻是藤製的,依然結實,牆上懸掛著的卷軸卻沒有那么幸運,路明非手指掃過,絹片粉碎,一根光禿禿的木軸落在地上滾遠了,矮桌上還放著陶製的花瓶,花瓶裡插著一支已經枯透的花,漆黑的莖像是鐵絲拉成的,兩襲衣袍掛在牆上,都是白色,乍一看像是一高一矮兩個人貼牆站著。

堂屋裡,一疊泛黃的粗紙放在矮桌上,上面的字跡清晰可辨,是端莊的漢隸,路明非掃了一眼,是不完整的一句話,“龍興十二年,卜,不詳……”

小屋裡還有一盞小燈,青銅製的,造型是一個宮女跪坐在桌上,一手捧燈,一手的袖子攏在燈罩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