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那事之後,秦王宮的守備更為森嚴,外人進入內宮,都有衛尉府計程車兵憑藉入官員的令牌確認身份後才能入宮。沈醉不是官身,沒有令牌,每日只能蒙恬領他入內宮。

既然是老師,當然只是教讀書啊!沈醉把記憶中的《荀子》都抄錄成書簡,讓扶蘇學習。扶蘇當然也纏著沈醉教他其他東西,那日在大殿之中,扶蘇可是看到沈醉抵禦敵人的手段,記憶猶新啊!

沈醉當然沒教,也沒法教,自己用的可是物靈,怎麼教?憑空變個物靈塞給扶蘇?湛盧和《六韜》他還要還給先生和老顧的。

“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節也。三節者當,則其餘莫不當矣;三節者不當,則其餘雖曲當,猶將無益也。”扶蘇讀到此處,停了下來,看向沈醉,欲言又止。

沈醉看著扶蘇有話想說,卻又有些為難的表情,笑道:“公子,這裡可有什麼不明白之處?”

扶蘇搖了搖頭:“先生,此段話,學生都明白,只是學生對另外一件事有些疑惑,但是為親者諱,不知如何講起。”

沈醉笑了笑,有些明白了扶蘇的想法。

“公子,你是都覺得,王制這篇,與秦王此時所為,背道而馳?”

扶蘇嚇得臉發白,擺手大聲道:“先生莫要誤會,我不是質疑你的學問!”

“學生只是覺得,如今秦國強盛,欲滅其六國,統一華夏。但是被我大秦士兵毀去家園的六國之民,都會對秦國產生怨念。先生教扶蘇王制,裡面有言,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六國之民對秦國怨念如濤濤江水,我秦國當如何自處呢?”

沈醉看著神情激動的扶蘇,想了想:

“其實你這個問題很好,那我們就拋開一些東西,我和你講一講我的想法。”

“如今是什麼世道,周天子分封諸侯,各國諸侯稱雄,各國之間連年征戰,流離之民應該不在少數,加上土地都被王侯士大夫統治,橫徵暴斂,百姓與貴族之間的差距,扶蘇有想過嗎?”

“秦王欲破六國,統一華夏,這是霸主之資。所以秦王以王霸之行,統一六國,戰亂波及六國之民,六國之民有怨氣,實屬正常。”

“破而後立,這等氣魄,戰國七雄中,只有秦國當屬,所以我認為如今的秦王,敢有戰六國的魄力,不懼六國之民的怨恨,可稱當世雄主。”

“但是真正破而後立,統一華夏之後,治民治世,該如何?繼續王霸之制?還是王制中的仁民之制?那就是守成之君該考量了。”

“公子扶蘇,你父王不懼天下民怨,欲統一華夏,你可有為天下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的決心嗎?”

“如今秦王行徑,雖被六國之民稱其暴秦,但仍不滅統一華夏的野望,公子,若華夏統一,你能讓天下百姓,真正的太平嗎?”

沈醉拍了拍臉色蒼白的扶蘇肩膀,輕聲道:“秦王若能統一六國,以後定是功載千秋。不過我更希望秦王百年之後,你能守住這份華夏統一,並且讓今後的百姓,能活在太平盛世,這也是我荀氏門生,所期待的世道。扶蘇,創業難,守業更難,如果真有統一那一天,我希望你能想起我教過於你的王制,造福於民。”

扶蘇蒼白的臉上,激起一陣紅暈,對沈醉大聲道:“若有那一天,扶蘇定不辜負先生所望!”

沈醉欣慰地點了點頭,心裡卻暗爽,聽到了嗎聽到了嗎,知道你用偽身之術藏在附近,但我能感覺得到,你一定要把我剛才的話帶給秦王啊!千古一帝的彩虹屁,我可是用盡自己的表演,盡力拍了。

不過看著一臉期許之色的扶蘇,沈醉心中又生出惋惜。歷史上的扶蘇,被趙高李斯矯詔逼得自盡,葬於上郡,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亂。

這便是當初沈醉不想離開稷下學宮,到了李斯府上也深入簡出的原因,他明白歷史的程序,如果歷史上的名人產生情感上的羈絆,以自己那彆扭的性子,很難做到坐視不理,這樣很有可能就會影響到靈界。

所以先生讓老顧轉告自己,不用顧慮太多,做這個時代的人,在這個靈界當作一世來過。

突然,沈醉感覺有什麼東西落到了自己頭上和肩膀上,抬頭一看,下雪了啊。

剛到咸陽時才入秋,如今都過去快半年了,那胖子不知有沒離開咸陽,得找個機會出宮一趟,先生說洛水那邊有河圖洛書的遺址,讓老顧告知與我必有深意。

遠處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往扶蘇的宮中跑來,大聲喊道:“扶蘇哥哥!扶蘇哥哥!下雪了!我們出去玩雪球!”

小女孩跑到扶蘇面前停下,臉上泛著兩朵紅暈,煞是可愛。

扶蘇拍了拍小女孩粘在頭上和肩膀上的雪花,笑道:“陰嫚,先生正在與我講學,我等會再找你玩。”

沈醉行禮道:“陽滋公主,微的家鄉很少能看見雪,公主能否帶上微一起在雪中玩耍?”

說完,沈醉向扶蘇眨了眨眼。小陰嫚開心地上蹦下跳,連忙拉著扶蘇和沈醉的衣袖往外走。扶蘇有些無奈,先生這是打算偷懶嗎?

庭園外,一大兩小的身影在追逐打鬧,雪球飛揚,滿是嬉笑聲。少年孩童時,應該歡聲笑語,應該無憂無慮,至於長大之後會發生什麼,那是以後的事,活在當下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