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英烈祠,忠勇與血性(求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後,天武大帝勵精圖治、強軍強基,不過小半載,便已是人人如龍、一片興盛!
方十月之始,天武大帝揮兵四擊、如臂指使,不過短短半月,便橫掃整個東域,統半部一重天以為大周帝朝之疆基!
威乎,半載強國,一戰而得半壁江山!
雄乎,睥睨四野,獅虎豺狼盡皆膽顫!
歷數史冊三千萬,何曾有人媲天武?”
聽著張儀慷慨激昂、無比認真的“鼓吹”,殿內百官各個肅然、一臉認同,眼中甚至還有濃郁的崇敬之色。
因為在他們看來,張儀所說的的確確就是事實,而且言語的組織也帶動了他們的情緒。
仔細想想,放眼整個一重天的歷史,何曾有過區區半年就能將一方國度發展成為坐擁半壁江山的君王?
但這些話聽在武季的耳中,卻讓他有些“受之有愧”了。
生怕張儀再飆出幾千字來,武季當即抬手至鼻前、輕咳一聲。
張儀瞬間明白了武季的心思,眼中閃過一抹遺憾後,朝著武季及群臣微微低頭示意,而後返回了班列。
“半月之內橫掃五方、拿下一重天近半的疆域,全賴諸臣公盡心竭力、全仗無數將士悍勇殺敵。
大周的江山,是你們、是那些鐵血兒郎、是那些暗中的鬥士用豐功偉績所填築!
朕,喜之、慰之、幸之!
關於眾臣公的獎賞,朝廷已有章程,容後自知。
今日朝議,朕要說的是那些悍不畏死、為大周英勇獻身的勇士!
大商宮變之夜,九幽宮十八暗子捨棄自身性命,以促大計之成!
大瀚海豐城之戰,內應臨陣變節,東廠一百暗線身陷絕境,卻仍拼死砍斷吊橋機關,以身燃鬼火焚破城門,助城外大軍成功殺入!
雪雕帝都破城前夜,雪雕衛透過拷問我朝暗線逼供出狩夜司暗線駐地,狩夜司狩夜郎林子清捨命敲響望火樓銅鑼巧妙提醒,這才得以讓狩夜司三百精銳暗子活命。
圍剿鮫人族之戰,水師周風號戰艦發現鮫人族逃離水下密道,為斷絕鮫人族貴胄逃生之路,他們以戰艦撞斷險崖、填埋密道,而後以身為布、添堵缺漏,因此才能將鮫人族貴胄一網打盡!
懷安谷之戰,十五萬玄武軍卒面對五百多萬流沙族大軍之寇犯,他們死戰不退、鏖戰近一個晝夜,將敵軍死死擋在谷口之內。
此戰,但凡是還能動的重傷員,皆選擇血戰至死、與敵同歸於盡!
及至戰終,十五萬大好兒郎,竟只活下來八千!
似此等驚心、斷腸之壯舉,還有無數。
他們,才是真正值得被銘記的人。
他們,不該被遺忘。
他們的犧牲,不該被歷史的沙塵所掩埋。
因為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解答了,什麼叫做忠君護國!
因為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做大周人的血性!”
隨著“血性”兩個字重重吐出,武季猛地一拍桌案,目光銳利的盯向滿朝官員。
“大周倡導禮樂才學、啟蒙諸子百藝,但不論何時,忠誠、武勇、血性都要擺在第一位!
因為這歌舞昇平,是他們,是那些寂寂無名的暗衛、是那些毫無才氣的大頭兵用自己的命所換來!
諸位臣公,可懂朕之意思?”
殿內百官心頭甸甸、神色沉重,他們知曉那些人的付出,也清楚其中的過程,由此也更加明瞭武季這樣說的原因。
此時此刻還能站在這朝堂之上的,已然沒了庸人。
“陛下聖明!臣等必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武季微微頷首,隨後盯向工部尚書吳猛。
“吳愛卿,朕欲建英烈祠,收錄所有為大周大業犧牲之英烈名諱、事蹟,以供今人銘記、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