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三朝歸周,獎勵翻新(第1/3頁)
章節報錯
九月二十七,接連不斷的劇變徹底攪動了一重天的風雲,讓無數人駭然側目。
先是四日前客氏王朝的七王子發動宮變,雷霆改換了政權。
接著便是三日前金鐵王朝的鎮國將軍盧子義發動政變,殘殺金鐵王朝王族所有男性。
緊隨其後,靖海皇朝素來以忠義善戰而著稱的定海王,竟然也突然發動政變,奪了皇都。
那一日,靖海皇室、靖海大將軍一系、靖海宰相系的人馬被排隊斬首,以至於整個靖海皇城幾乎被血洗。
定海王掌控著靖海皇朝三成多的兵馬,再加上逼降了皇都的三軍精銳,一躍成為了實力最強的軍閥。
度海王等其他靖海重臣急忙調兵勤皇,但零散之勢,很難讓人報以希望。
但這並不是唯一的變故,在此期間,北方的大商帝朝也同樣生了大變。
四日前,大商帝君在後宮遇刺身亡。
經在場的妃子及宿衛右將徐立共同指認,行刺者乃是大將軍之子及麾下親信統領。
帝宮宿衛雷霆圍了大將軍府,將大將軍府所有人員盡數下獄。
過程中,並未發生大規模的火併,似乎是大將軍勒令的結果。
緊接著,大商宰相請出太子殷洛主政,並趁機捏造罪名血洗了大將軍一系許多要員。
兩日前,太子殷洛火速登基。
可這位新任的大商帝君還未坐穩龍椅,當夜便急吼吼的砍了宮內所有帝子,囚禁了所有先帝帝妃及帝女等。
甚至宮中還有流言傳出,說是新帝要殺了所有先帝的帝子。
這道訊息一傳出,整個大商瞬間一片譁然,而那些在外的帝子們更是人心惶惶,嚇得飯都吃不下。
可變化總是發生的無比迅速,還不等宰相系的人馬出面闢謠、穩定局勢,大商新貴系的核心人物、先帝帝子之一的殷暄緣突然站了出來。
殷暄緣召集帝都內所有臣子入宮,欲要請出新帝連夜上朝,給所有人一個說法和交代。
此舉無疑迎合了許多人的心理,當時便有大將軍系、中立系、其他帝子,以及少部分宰相系人馬的擁護和支援。
只是,群臣浩浩蕩蕩入宮後,並未請出鮮活的新帝,被請出的乃是一眾慘死帝子的屍首,以及新帝自飲毒酒而喪命後的屍體。
同時,還有一份血寫的悔過書,署名者,正是新帝殷洛。
事情的變化實在太過離奇,但紛亂的局勢下,總要擇出一位主事之人。
彼時,僥倖存活的帝子們紛紛跳了出來,想要乘著大好的機會摘桃子。
只可惜,桃子並未摘到,反而被宿衛給摘了腦袋。
與之一同被摘了腦袋的,還有大商宰相及其忠實擁護者。
最終,當殷暄緣緩緩站出,站到了中間的御階之上,大商的臣子們隱約中總算搞清了些什麼。
但那種想法太過匪夷所思,幾乎沒人敢去細想。
至此,風雲變幻不休的大商帝朝終於迎來了短暫的寧靜。
但這種最終的結局,卻是任何人都不曾想到。
因為沒人敢相信,一位幾個月前還宛如邊緣人物的、一介宮女所生的帝子,竟然會是最終的獲利者……
而在一日後的九月二十七,一道驚雷又扔在了一重天的上空。
因為客氏王朝那位篡權的七王子,以及金鐵王朝政變的鎮國將軍盧子義,竟然在同一時間敲響了國鍾,宣佈併入大周帝朝,徹底成為大周的一份子!
緊接著,靖海皇朝發動政變的定海王也擅位發出國書,同樣宣佈將靖海皇朝併入大周帝朝。
也就在那之後的半個時辰,大周帝朝的青龍軍團突然出現在度海王大軍的後方,以排山倒海之勢將度海王的大軍迅速擊潰。
眼見大勢已去的其他勤皇軍隊紛紛改弦易轍,高呼著大周威武的口號老老實實的選擇了低頭。
到了此時,一些見識不凡的人終於回過味來。
這背後很明顯是大周帝朝在搞鬼,若不然,三朝的變故來得未免不過巧合。
同時也可看出,大周帝朝對於靖海皇朝、金鐵王朝,以及客氏王朝這三方大周的附庸國,顯然是早有預謀和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