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非凡的膽識和手段,也同樣被認為是蘇長宏的手筆。

一時之間,“詭相蘇長宏”之名威震各方,哪怕是其他國度,也頗為出名。

在大周軍界,各番變故之大,更讓人瞠目結舌。

首先是大周抵禦外敵入侵一事。

當大商帝朝一百五十萬大軍被擊潰、當大齊皇朝一百二十萬寇邊之軍被全殲的訊息傳開,大周之人無不激顫灑淚、歡欣鼓舞。

而他國之人則一片譁然,震撼莫名。

緊接著,大周御林軍輕取七喜關、擊潰兩百萬大齊援軍,並肆意縱橫於大齊之訊息,更讓人如墜夢境。

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區區二十萬大軍,即便再如何強大,又是如何能擁有那般恐怖的戰績?

或許是被大齊的慘劇所刺激,又或許是見識到了大周軍力的強大。

總之,大商帝朝本要揮師南下的兩百多萬主力大軍也急忙剎停了步伐,駐守在己方邊關之後,不敢輕出。

而在大周境內,烏碩國很輕鬆的便被除名,其國土被併入了大周北川州。

其後,大周鎮邊王、果敢王、勇毅王、濟北王及懷安王等五位僅存的藩王又進表朝廷。

同時還聯合昭告天下,言明放棄藩王藩地及相關的所有特權,甘為一小將,任憑朝廷驅使。

朝廷準允五王之表,命五王入帝都覲見帝君,以宣安置之策。

但讓所有人都不曾想不到的是,臨近半途時,勇毅王、濟北王及懷安王竟突然改了主意。

三王潛回各自的族地後,帶領著部分核心族人及死忠轉道奔逃,欲要前往他國。

只可惜,三王蹤跡很快便被朝廷發覺,並被狩夜司及東廠遣人圍殺。

再之後,柱國將軍牧原親自出馬,彈壓了三王私軍之亂,並開始對軍界開展大刀闊斧的改制、重編。

在此過程中,有關於大周風骨與血性的言論也開始鋪卷向全境,引發了廣泛的附和與共鳴。

而對於大周宗門界,這段時日卻是他們最為黑暗和絕望的時期。

朝廷除宗布武的禁令一出,幾乎所有宗門都是罵聲一片、嗤笑不屑。

那幾日,暴君武季的名頭不知被提了多少次,不知被罵得多狠。

但當了解到十大宗門被滅其三,餘者七宗也低頭解散宗門後,所有人頓時慌了。

在極短的時間內,大周宗門聯盟便成立了起來。

所有宗門團結一致,以州為分盟、以府為單位,緊密的聯結在了一起,欲要同朝廷分庭抗禮、堅決鬥爭到底!

可當狩夜司、東廠、九幽宮、地方駐軍,以及武院的高手聯合在一起分批次逼上門,宗門界的人頓時傻眼。

因為他們發現在高手層次,己方非但不佔優勢,反而還大落下風。

尤其是九天境這個境界的存在,整個宗門聯盟都只有不到十人,可朝廷一方出動的九天境高手卻直接過百!

高手方面比不過,人數方面更沒得比,宗門聯盟自是被壓在了下風。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武院派出的高手,竟然有不少都是七大宗門的中高層……

武力威懾、心理打擊、陳明利害等多番手段齊出之下,大部分宗門最終都選擇了低頭。

也有少部分宗門死保傳承、不惜玉石俱焚,而他們的結局,自然是被毫不留情的抹除。

至此,大周境內局勢大定,並在多方力量的齊心作用之下,隱隱中朝著鐵板一塊、鐵血自傲的方向發展而去。

與此同時,大商帝朝、大齊皇朝、夜叉族,以及遙遠地域的某些特殊群體,都因為大周帝朝的變動而掀起了大小不一的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