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守軍的行動複雜而緩慢,很多民眾非常不配合,亂糟糟的一整天,也只把一小部分民眾集結在一起。

而這一切,都是守軍故意做給敵人看的,徐振從來沒有將民眾集結於一處的想法,倒是很想把大家安置到郊外的礦洞裡去。

深入山體的礦洞,可比城市裡的建築安全多了,只需要守住洞口,就把敵人拒之洞外!

可惜,現在還不是時候。

入夜,集結行動被迫停止,但所有被守軍控制的區域都加強了戒備,不僅軍事人員徹夜不眠,就連許多民眾,也都主動加入警戒的行列中來,各個區域的防禦確實談不上多麼強悍,可警戒卻是前所未有的強!

就連下水道里,也都安排了大量人手,再想像凌晨那樣神不知鬼不覺的偷襲,必定千難萬難——為防止敵人無聲無息地解決哨兵,守軍採用了一種最笨拙,同時也是最有效的警戒方法,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呼叫一次哨兵,有回應說明沒有異常,一旦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回應,或者回答的內容與規定不符,就等於說哨兵已經遇難,或是被敵人控制。

對此,以一號為首的灰甲人毫不在意,他們一點都不著急,就像等待獵物掉進陷阱的獵人,耐心地等待民眾慢慢聚集。

當然了,一號連吃了幾次大虧,比從前謹慎得多,並沒有因為守軍的行動放鬆警惕,他不斷派出無人機偵察守軍的情況,時刻掌握守軍的整體動向。

失去了無人機的來源,一號不敢再隨意浪費剩餘的無人機,原本滿天亂飛的工蜂,如今只敢能提升高度,在遠離守軍射程的空中偵察一下情況。

而這正是徐振想要的結果,所謂的集結民眾,其實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整個白天,戰士們接到的集結命令,還有民眾的混亂都是真實的。

第二個階段是傍晚時分,這個時候,混亂仍在繼續,但完整的警戒體系已經建立起來,

賀雲波在徐振的安排下,將整個兵工抽調一空,透過地下交通網路,將剛剛生產出來的武器彈藥送出兵工廠,數量基本上是倉庫和空港各佔一半兒,空港方向得到的彈藥還要稍多一些,種類也更加齊全。

不僅是武器,人員也是大力向空港傾斜,總兵力的三分之二,透過各種方式悄悄潛伏在空港附近,就連徐振本人,都在入夜後出現在空港方向的前方指揮部裡。

與他一同抵達的,還有二十多套動力裝甲,以及一批反裝甲武器。

呂慶是空港唯一的知情人,可是看到這副陣仗,同樣為之咋舌不已。

換成開戰之前,這點兵力和裝備根本就不夠看,可是擱到眼下,卻是守軍全部的家底!

下了這麼大的本錢,一旦行動失敗,就算不是萬劫不復,也是傷筋動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恢復。

如果敵軍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抓住機會,給予守軍決定性的打擊,屆時守軍除了撤出鐵巖,就再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說什麼不偏不倚,講什麼平衡道理,說到底,不還是傾盡全力的背水一戰?

沒過多久,天色全黑,一輪殘月斜掛西天,沒多一會和就沒入地平線,又是一個有星無月的晚上,

晚十時整,倉庫方向的槍聲陡然打破黑夜的寂靜,率先吹響反擊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