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是列印散件,而是按剖面圖直接列印成品!

兩個人稍候片刻,就在機床的成品端拿到了剛剛列印完畢的新裝備。

這是一支長不過四十公分,看起來十分簡單的大口徑發射器,徐振抄在手裡試了試,完全達到預定要求。

但發射器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彈藥!

徐振按電磁手雷的原理設計彈藥,將切成絲狀的電芯裝進專門設計的大口徑空包彈裡,開火的時候,發射藥激發電芯,在槍口方向形成高強度的扇形電磁脈衝。

這也不是什麼特別複雜的東西,沒多一會兒,法琳就做出了第一批彈藥。

幾個人興沖沖地找了個地方實驗,徐振親手開了第一槍,結果發現這東西的殺傷距離遠超電磁手雷,迅速換彈連續開火,就能在槍口方向形成連續不斷的電磁脈衝,幾個人互相配合,就是一條難以逾越的脈衝防線!

嗯,對付以人為主的軍隊,這玩意就是個笑話,可是對抗以無人機為主的敵人,這東西就是不折不扣的神器!

哪怕悄悄靠近敵人的防線,抽冷子就給敵人來那麼一下子,也能把敵人搞得坐立不安草木皆兵。

總之一句話,這東西並不是什麼特別先進的玩意,也不適合大批次裝備部隊,可它卻是最合適守軍的東西。

徐振的設計還算成功,但不能馬上定型,更不能直接裝備部隊,而是必須進行適當的改進。

按法琳的建設,老徐參考現役榴彈發射器,重新設計發射裝置,使之既能直接發射電磁脈衝,又能發射榴彈多功能發射器。

彈藥也進行了深度開發,除膛內脈衝彈外,還設計了電磁脈衝榴彈、高爆榴彈和鋼珠榴彈,增加了新裝備的射程和使用範圍。

原本這東西只能對付無人機,如今只需要更換彈藥,就可以成為對抗敵軍的利器!

徐振將其命名為單兵多功能脈衝炮,不知情的人聽了,非當這東西是門大炮不可。

設計定型之後,法琳馬上終於步槍的製造,連手雷都放一放,全力生產單兵步炮,生產一批,就馬上下發一批。

徐振並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繼續聯手法琳,改進了單兵導彈,使之成為單兵電磁導彈。

被蜂群欺負了那麼久,老徐算是找到了報復的機會,就跟電磁脈衝死磕到底,徹底解不開了。

他的思路沒什麼不對,只要打掉了蜂群,就等於拔掉了敵人的爪牙,對方的整體實力就會出現斷崖式的下滑,說降低百分之九十或許有點誇張,但百分之八十絕對是往低了說。

徐振已經開始期盼,整個鐵巖人手一支脈衝炮的景象。

他的想法確實不錯,然而脈衝炮雖然前景廣闊,可限制也不小,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那麼多高能電池製造脈衝彈,哪怕已經啟用的高能電池生產線全力以赴,也只能滿足守軍的部分需求。

如何擴大高能電池的產量,又成了徐振和法琳必須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