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回 明星選手(第2/3頁)
章節報錯
本來其實只是地方性質,只在佛山舉辦的比賽,李勇靠著自己還有拉來的贊助商的關係,讓其得以上了廣東臺的深夜檔播出,但是平臺整體流量也不大。
然後就是在網上,和目前還不算很火的某影片網站簽訂了播放協議,本來按照李勇自己的想法,其實也是能夠在廣東及某些地方,還有武術圈子裡面產生一定的影響力,這就足夠了。
他甚至都做好了虧本的準備,而且這個節目還沒有播出的時候,李程浩就已經為節目掏出了千萬。
要知道這個節目沒有什麼酬勞很高的名人,也不用什麼特效啦,或者昂貴的道具之類地,實際上很簡單,就是在演播廳裡面,擺上一個擂臺,然後旁邊有觀眾入場,還有裁判坐鎮,然後就是主持人。
當然,節目的內容肯定不只是這一部分,本質上作為一種“真人秀”,“武林風”自然不可能這時候像先前那些什麼拳擊比賽之類的,只是打就完事兒,這樣也撐不起來節目的時長。
所以像是選手的背景、過去,生活、性格等,都會在節目上慢慢展現出來。
李勇也知道,很多時候這是吸粉的很重要的手段,有時候你看著一個選手很強,但是就是沒感覺,可你再看一看生活中的花絮,發現居然這麼強的人現實中很單純很可愛,有一種反差萌,說不定就喜歡上了。
像那些綜藝選秀的節目,變著法兒的製造各種人設和話題,但是“武林風”的這些參賽選手,根本就不用他們可以去找內容,每個人的生活就是一段足夠精彩的故事了。
說白了,就像是譚談交通那樣一個本質上其實很單調的內容,卻能出那麼多期,還有那麼豐富的題材,還總是能夠製造出一些新梗來一樣,生活其實才是最厲害的家。
它給每個人都安排編劇了或多或少不一樣的人生故事,只是在一個固定的群體裡面,大多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但是擴大到人群最廣泛的底層,卻是家家戶戶、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有不一樣的故事。
真正應了那句“都不敢這麼寫”、“電視都不敢這麼編”,因為真實,反而越顯得荒誕,因為荒誕,還似乎不合邏輯,反倒更顯得真實。
因為、影視需要邏輯,但是現實不需要。
而“武林風”的參賽選手們,實際上大多都還是底層。
畢竟這年頭,武術、功夫已經不吃香了。
就算是在影視圈裡面,動作片、武俠劇的沒落,武行雖然還有生意可做,但是重要性越來越低。
明明很多動作都是替身做出來的,危險都是替身去冒的,最後拿錢最多的反倒是那些要演技沒演技、要能力沒能力的所謂演員。
這裡就有一個典型,那就是在港島擔任武行的洪葉。
洪葉當年號稱“兵器王”,名頭大,也是靠著自己的真功夫打出來的,然而在影視劇中,卻只能做人家的替身,因為形象問題,偶爾可以出演也就演些反派、配角。
明明那麼能打,電影裡面卻只能被人打。
不甘心也沒辦法,為了混口飯吃,賺錢嘛,不寒磣。
誰又能夠想到,到了這裡,洪葉成了兵器組的最大熱門選手,僅次於封於修呢。
甚至在這期間,他竟然收到了不少片約,其中甚至還有主角的戲。
不過洪葉顯然拎得清,畢竟也是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下來的,不至於因為這點東西衝昏頭腦。
他很明白這一切是源於什麼,所以在李勇那邊伸出橄欖枝之後,他立刻選擇了簽約李勇的公司。
那些邀約靠譜的太少,打電話過去連一個敢確定的都沒有,多半就是想要拿他現在的熱度來炒作。
至少李勇給了他保底和抽成的薪資,之後再根據他的成績來進行調整。
當然,這裡面也有封於修一部分功勞,這傢伙雖然不是口無遮攔,但對於其他人似乎也沒什麼心眼,有什麼就說什麼,所以他的待遇讓很多人都感到羨慕,洪葉也在其中。
而被李勇看上、跟李勇簽約,自然也就能夠得到一樣的待遇,這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比獎金還重要。
畢竟作為武者,這麼多年下來,身上總難保有一些暗傷,靠著自己根本沒錢去看去治,甚至還得擔心就算看出病來了沒錢治怎麼辦。
李勇找專門的人研配出來的藥浴,效果經過了封於修的親自驗證,對於參賽選手們的吸引力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