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兩個規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大李莊村民代表和村幹部聽到肉雞將用於他們村的雞場後,頓時個個滿臉興奮,終於等到了。
可惜秦河接下來的話,讓他們失望了。
這次秦河沒有什麼合作養殖,什麼經濟合作社之類的東西了,而是直接提出一個計劃,大李莊幫小李莊養,雞苗和雞飼料小李莊都給你們準備好,你們大李莊只負責養雞,等雞出欄後,每隻雞給你們百分之十的利潤。
這下大李莊他們全傻眼了,這不大李莊成了小李莊的打工仔了?
對,也可以說,從今往後,大李莊成了小李莊的代工生產基地了,而小李莊控制了他們的飼料和銷售渠道,他們只負責養雞。
他們一眾人,臉上神情苦澀,想說些什麼,可又說不出口,因為秦河直接說了,如果大李莊不同意這個計劃,那小李莊將和附近其他幾個村商量。
能把這個機會讓給大李莊,兩個原因,第一,大李莊有現成的養殖場,第二,大李莊也姓李。
大李莊村民此時除了後悔,已經無話可說了,從合作伙伴到打工仔,那可是天差地別的待遇。
以前大李莊人看小李莊他們蓋新房,買電視機,覺得他們在吸大李莊的血,因為雞場建在大李莊,而小李莊根本沒什麼貢獻,卻要分走那麼利潤,很不公平,但是他們現在才體會到真正的不公平,因為現在他們,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了。
很快這次會議被小李莊村委班子集體透過,大李莊他們連決定的權利都沒有,只是一個旁觀者而已。
1983年過完年後,大李莊雞場又緩緩開始運作了,除了雞場,大李莊的土地上,還建了一個複合肥生產工廠,複合肥主要原料就是大李莊雞場的雞糞,其他原料,都是小李莊統一採購運送過去。
不管是複合肥工廠還是肉雞雞場,都只是佔用大李莊的土地而已,就連工人,也先招聘小李莊的工人,剩下的才會招聘大李莊的工人。
八三年,對兩個村來說,是關係重新劃分的一年,從今往後,大李莊,已經沒了和小李莊平起平坐的資格了,也再沒有趕超小李莊的資格了。
兩個村風風火火開始大幹事業,三月,大李莊雞場里正式開始飼料一萬隻肉雞,之所以是一萬隻,還是那句話,先開啟市場再說,試探一下市場。
這個年頭,雞肉雞蛋都不便宜,雞肉甚至比豬肉還貴,在八五年以前,豬肉的價格一隻維持在一元左右,甚至七毛,八毛,到了八五年以後,豬肉價格才漲上去的。
而雞肉,一隻雞賣四五快很正常,可這個年代的雞,三四斤賣四五快,雞肉價格可比豬肉貴多了,雞肉市場上殺好的是一塊二三,不殺的也一塊錢以上。
為什麼雞肉比豬肉貴?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大規模養殖技術。
八十年代,已經有大型養豬場了,而養雞場卻是很少,這也是為什麼雞肉貴了。
當小李莊的肉雞三十天左右,三四斤重的肉雞以八毛八一斤的價格出現在市場的時候,大爺大媽們搶購一空。
這個年代的雜糧賣一兩毛一斤,雞肉賣七毛八,小李莊的肉雞有利潤嗎?
當然有利潤,而且利潤還不少,一隻四斤重的肉雞,從小雞到出欄,吃的飼料大概在六七斤左右,目前合成的雞飼料一斤五兩飼料可以長一斤肉,成本也並不高,主要原料還是五穀雜糧。
再加亂七八糟的成本,成本在一塊錢左右,一隻四斤左右的雞,小李莊批發給販子們是六毛一斤,批發價兩塊四錢,成本一塊錢,分兩三毛給大李莊,毛利一塊錢一隻,再除了人工和育苗成本,一隻純利在五毛左右。
這個利潤看上去有點低,一萬隻雞才四五千快利潤,還不如雞蛋的利潤,但是肉雞比雞蛋好賣多了,而且消費市場也大得多。
小李莊肉雞價格便宜,並不是靠超級雞蛋那種模式,主要還是不好忽悠,雞蛋因為獨一無二的味道和大個,可以忽悠一下,而肉雞這種速成雞,味道還不如土雞,自然以走量為主。
當小李莊肉雞價格比其他地方便宜一兩毛的訊息在各大市場傳開後,根本不需要小李莊去跑市場,各種商販蜂擁而至,甚至張全德幾兄弟都想做這個生意了,因為國內肉製品還太缺了,何況還是比市場上便宜的雞肉。
第一個月一萬隻,第二個月就養三萬只了,最終秦河的目的是讓大李莊肉雞養殖規模,每月都能產出五萬只左右的規模,這個目標要在八三年年底完成。
每個月如果能產出五萬只的規模,光靠雞肉的利潤,一個月就有二萬五左右的利潤,又可以讓小李莊每家每戶每月增加上百塊收入,當然,這個規模只能一步一步來。
而且還有複合肥的工廠也在五月份開始正式生產了,雞飼料和其他原料配製好,再使用合成術讓它發酵一個星期左右,一種全新的複合肥就誕生了,再用機器加工成顆粒狀,最後裝袋,五十公斤一袋,因為原料問題,目前產量並不大,但是靠複合肥,這又是一筆收入。
正當小李莊的事業風風火火的時候,眼見要不了幾年,家家戶戶都成萬元戶了,但是一些人很快把目光盯上小李莊了。
(這一卷會在一百章內結束,十天更新了十五萬字,效果是漲了十個均訂,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