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的懸疑氣氛讓這篇普通的恩怨情仇增加了一絲回味,而刑偵警察的描述又增加了一絲真實。

老崔把這篇文章看了兩遍,始終感覺心裡癢癢的,有種去查清楚到底什麼是真相的錯覺。

老崔和小韓一樣,最終又被另外一個故事吸引,因為這封投稿信裡面,有三個單篇故事。

或許是看在知音稿費多的原因,秦河寫知音的投稿,文章長度稍微長了一點,但是裡面的細節更加心動真實,比起知音編輯潤筆後的故事,絕對高一個檔次。

其實秦河之所以留一個懸疑,是因為原本知乎上的故事太長了,他沒辦法,只能取其精華,再加上知音需要的明星,老闆,什麼人物,自己圓一個故事,當然,都是化名,鬼知道現實中有沒有這個人名。

至於最後兇手在監獄自殺留下的一個名字,鬼知道什麼意思。

反正秦河感覺那個好人不舒服,就故意留他的名字了,誰管那麼多!

能在知乎點贊過萬的答案,必須有讓人吸引的內容,何況還是那種獵奇的問答。

老崔整個上午,都沒再繼續看其他投稿,仔細把這三篇文章看了好幾遍,每一個故事都讓他愛不釋手,回味無窮。

知乎體和知音體第一次的結合,讓這個九十年代的雜誌編輯,彷彿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文章還可以這樣寫!

至於故事會的投稿,秦河給風格,也基本是符合這個年代故事會雜誌風格的文章,至於會不會和讀者知音雜誌一樣被編輯一眼看上,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他們每個雜誌,秦河都投了十篇文章,他相信,總有慧眼的編輯拾到他這顆珍珠。

為了儘快拿到稿費,秦河還在每封信裡留下了地址姓名,還有身份證號碼,一切匯款的聯絡方式,另外還寫了一個小故事表達他的確儘快需要這筆稿費。

為了儘快要到稿費,秦河虛構了一個故事,就是自己從小就天賦秉異,自學成才,特別愛聽故事,這些年走過天南地北,是一個浪子,而這次回到家鄉,發現父親因為得了重病,而自己身上這些年也沒存下錢,急需一筆錢拿來給父母治病,所以把自己這些年聽到的經歷寫成故事投稿,時間就是生命!

秦河編的這些故事,如果在後世,很容易就查清楚,但是這個年代,先不說調查很麻煩,而且也沒雜誌社花那個功夫去調查,文章寫得好,給人家稿費是很正常的,人家只是家庭原因要錢要得急而已。

秦河之所以要稿費要得這麼急,首先就是幾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問題,再一個,自己時間很急呀,按照這個年代的尿性,這個月登刊的文章,或許就是前面幾個月選出來的投稿,作者三五個月後拿到稿費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半年一年也不奇怪。

而且自己就三年不到的時間,開局就斷腿,家裡還有四個娃,自己沒錢沒腿,根本沒辦法出去,這種情況,只能希望雜誌稿費早點到。

有了稿費,先解決幾個孩子的後顧之憂,再思考寫一本能讓林一清完成大作家遺願的作品,時間不等人。

至於寫什麼作品,經過這些天的分析和研究,秦河心裡已經有了打算。

時間緊迫,時不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