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回、又遇秦鍾(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裡要麼是些豪門子弟,要麼是跟李昭一樣,與賈家有這樣那樣淵源關係的,彼此也早就相熟,所以大家都顯得比較隨意。
又因年紀大致相仿,都比較年輕,這吃喝笑鬧聲反倒讓大半個院子顯得活力十足,不似上回那樣略顯沉悶。
而在這氣氛中,馮紫英、薛蟠和秦鍾卻都先後過來找上了李昭敬酒。
薛蟠自不必說,馮紫英自從那次透過賈璉他們認識李昭後,很快就與他親近起來。
他作為武勳之後,如今又在京營中廝混,跟賈璉這樣的浪蕩公子不完全一樣,自然更欽佩李昭這般能夠“為國爭光”的英雄人物。
哪怕他不是在沙場上證明自己,走的也不是他們這些武人慣常的軍隊之路。
當然,這其中多少也有些李昭得皇帝看重的因素,不然就算親近也不會這麼殷切,畢竟要是隻把他們這些世家公子當成是那種普通的軍漢、莽夫,那就大錯特錯了。
而秦鍾自是因為姐姐秦可卿的關係,他過來這裡其實也是代蓉大奶奶來祝壽的,畢竟秦可卿因為身孕不方便過來,尤大奶奶只能去賈母院裡和女眷們待在一塊兒,自然要找個男人來代表自己。
秦鍾雖是秦家人,但因為秦可卿的關係,且之前也在賈家的私塾讀書,做這個代表也挺合適。
他在這榮府中與寶玉是關係最好的,之前寶玉去寧府就跟他打過照面,後來參加賈珍父子喪禮的時候,與他頗為聊得來,私下締結了不錯的交情。
當然,目前還沒有到榻上去的交情。
此時身處這嘈雜人聲處,以秦鐘的脾性,自是覺得渾身不自在,尤其他長相貌似女兒家,偏引得那些血氣方剛的世家子弟們一個個都瞧過來,若非都不相熟也有人認出他的身份,估計現在身邊已經“招蜂引蝶”了。
秦鍾想要離開,卻又不好意思去找賈政說,就在這時候,卻未曾想李昭來了。
他對李昭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那寧府莊園上的見面,當時還曾懷疑過他與姐姐的關係,畢竟關於秦可卿的某些傳聞,他也不是沒聽說過。
在此時的人看來,這女子失貞從來不是首先去考慮女子的立場,而是“論跡不論心”。
從客觀角度這樣自然是沒錯,也符合這時代的觀念看法,只是在李昭這個現代人看來,免不了覺得有些苛刻太過。
原著中說秦可卿“淫”,她是否自願不得而知,只是以時人眼光看,她是否自願都是一個“淫”字。
在這個“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時代裡,觀念中便是認為女子若是失貞毋寧死,沒有什麼被脅迫的說法,要麼抵死不從,要麼你就是銀付,沒有第三條路選擇。
包括曹公,即便是他塑造的所謂超越時代的賈寶玉,也有其侷限性,而這侷限性也是源自於曹公自己,那又怎麼能說他對於秦可卿的評判就一定是對的呢?
所以在秦鍾聽到的傳聞中,那個他一直敬愛有加的姐姐其實有一個不堪的名聲,只不過大家也只敢在底下議論下,不會擺到檯面上來,包括剛剛有討論的也都是竊竊私語,所以他哪怕從目光中猜出些問題來了也只故作不知。
而先前那寧國府的老少爺們接連死去,秦鍾或許是最早猜到真相的人,畢竟李昭作為“神醫”,能救人自然也能殺人,而他如果真和自己姐姐有私情的話,也有著充分的動機。
只是他也曉得,這事情就算是真的,自己也絕對不能夠洩露出去。
但他也迫切地想要知道真相是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所以他在這裡發現了李昭的出現之後,稍加猶豫便上前過來招呼。
秦鐘的樣貌自不必多說,薛蟠又是個見到漂亮的就走不動道兒的,方才就已經在注意他了,此時眼見他走過來,看樣子是和李昭認識,立馬就動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