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回、令牌,表字(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昭可以不要,但皇帝不能不給,否則誰還給他辦事了?
而且所謂的不要封賞,有時候反倒最是難辦,因為給的少了怕人心懷不滿,那這賞賜的意義就削弱了;給的多了又容易惹人非議,也怕李昭飄起來。
皇帝現在是有打算將李昭當成心腹來培養的,相比於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李昭自繡衣衛起步,因特殊身份和出身,反倒更合適去幫他做一些別的事情,也不太會引人注意。
正因如此,他也需要稍稍磨礪他一下,不能讓他尾巴翹到天上去。
而且李昭現在年紀這麼小,貿然地拔擢反倒是害了他。
李昭不知道皇帝對自己的“關愛”,雖然他進入皇城之後獲得的獎勵已經足夠滿意了,但他當然不是就此滿足了,不過他這一次的功勞本就可大可小,完全是看皇帝的心情。
如果皇帝覺得他立下的是滔天大功,不僅在兩族使者面前漲了漢人的面子,而且治好了瑞獸也很有象徵意義,那自然會把他高高抬起來。
但李昭現在反倒更想要低調的苟發育,不打算太冒頭。
如今他的身份,很多事情不需要親自出手,也沒有人無緣無故會跑來逼迫他,也不會有人能摸出他的底細來,這樣到時候遇到情況要做什麼,才能出其不意一擊達成。
皇帝此時自然不能再把皮球踢回去,於是考慮了片刻便道:“既然如此,朕便先賜你一面大內令牌,可不經傳召,在這皇城行走。另外……”
想了想,皇帝突然又問道:“你今年多大了?”
李昭立刻答道:“已過了十六……”
“你如今好歹也是一家之主了,卻不是尋常人家的少年郎可比,朕再賜你一個表字,就叫……明德如何?”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xīn)民,在止於至善。
且明對應昭之意,德則是一種祝福,不計較出處,這兩個字也是對李昭美好的願景。
古人取表字多有文章,有的是名字的近義詞,有的是反義詞,有的是強調,不外乎都是一種希望和祝福,希望此人能做到名字那樣賢良美好,祝福名字能讓人避禍驅災。
李昭倒沒想到皇帝會從這個入手,但不得不說,這兩個賞賜看起來都很虛,可實際上的用意卻很深。
一來是以示親近,也是對外告訴大家,李昭是皇帝罩的人,這比之當初稱讚什麼“神醫”可能更有效果;二來這樣的賞賜輕重可大可小,都是要看人的,所以也不能因此質疑賞賜不到位。
而且本身李昭這次做的事情就是偏於名而虛與實,這賞賜算是相得益彰。
李昭自然沒有異議,欣然接受,然後皇帝當然也不小氣,還是額外再賞賜了黃金二百兩、布三百匹,並賜給李昭一匹御馬監出產的寶馬——那是皇帝那匹汗血寶馬的子嗣。
而等到這些封賞完成,皇帝才又和李昭說起了先前獵場遇事的事情。
“明德,此事你有什麼看法,儘可道來,就算說錯了,朕也不會怪你。”
李昭卻沒有急著回答,而是沉吟片刻才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此事一要等那溫太醫的供詞,二則看蒙古使者如何辯駁。若他們能供出幕後主使者,此案自可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