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放棄(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況孫紹祖最後能夠得到迎春,那是因為人家也有出身,賈赦也不能無視他,最後才拿女兒去抵債,不是李昭這無依無靠的能比的。
他要是去跟賈赦打交道,多半是人財兩空。
這樣一來,就只能讓賈政幫忙,賈璉在這一塊其實還是說不上什麼話的。
有四王八公的出身背景,雖然賈政總是標榜自己是文官,但他的關係還是在的。
當然這樣一來,他跟榮國府又會纏上一層關係,不過一開始這樣沒事,等自己往後發達了再回來,認與不認都在自己一念之間了。
當然李昭也不是那種知恩不報的,只是這種事情本來就算作一樁交易,大不了到時候相應的奉還,稍微拉他們一把,或者幫他們接收一下落魄的姑娘丫鬟們好了。
“所以我現在得想辦法搞錢,還得想法兒弄到第一桶金。”
之前想到過的蜂窩煤和煤油燈的事情,再次浮上了心頭。
李昭知道他的時間說充足也充足、說不充足卻也真的挺緊的,必須要趁著這個時間,先將路線確定好,早一步走出去早好。
所以他第二天便開始在寧榮街上,打探了一下關於煤炭使用的訊息。
這叫做市場調查,這一步是必須的,李昭總不可能全憑著感覺,或是看過的裡面的“經驗”,就來認定事情的可行性,然後等到做了出問題了再來後悔吧。
畢竟才剛剛出來,李昭身上的璉二爺小廝的身份烙印還在,大家反倒都願意給個面子,基本是有問必答。
李昭又透過了他們聯絡上了供應煤的商家,一方面是為了深化調查,一方面也是自己也需要用到煤。
然後談過了供應煤球的生意後,他便打探了幾句。
透過這番談話,他確定了暫時自己怕是做不成此類生意,因為京城的煤炭生意,雖然並未形成壟斷,但基本都是大家族在行事。
也就是說這是一樁靠背景的生意,因為貨源本來就被那幾家大族把持了,能夠從指縫間漏出一點,也是給有利益關係的散戶。
實際上,這也是很現實的情況。
除非是完全新型的產業,不然哪個時代做生意能完全不靠背景做出來的?
所以才會有所謂的“碳敬”,這不僅是後來向上官行賄的手段,本身也是一條財路。
如果李昭還在榮國府,那可以扯著榮國府的大旗,拉賈璉一起來做事。
但是現在,他已經不好再用榮國府的身份了。
至於扯皇帝的大旗,不要命了?
“看來煤油燈就算能做出來,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因為我沒法接觸到貨源,就算剛開始能靠著先見得到些利益,但別人反應過來之後很快就能搶過去,我根本沒有優勢……”
其實如果一定要去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李昭覺得這樣不划算,付出和收益相差太大了,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這上面不值得,倒不如另尋他路。
要做的話,還是要做那種成本不高、短時收益很快的,反正只要賺到錢就行了,等做不了了還能賣了換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