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教科書般的錯誤(第2/2頁)
章節報錯
全場安靜,……他說的好像有點道理。
尤其勇有點著急“你這是偷換概念,這兩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那我改一下答案,中藥的使用不侷限於中醫,中國生產的藥材被稱為中藥!”
中醫科主任想了想,這個補充應該沒問題了。
虞瀟搖搖頭“中藥只能是中國生產的藥材,你的說法越來越離譜了。”
“沉香,胡黃連,丁香,肉豆蔻算中藥嗎?他們都產自國外。”
觀眾都忍不住要鼓掌了,沉香是中藥中一位非常重要的藥材,它原產於北衣索比亞,索馬利亞,還有土耳其等地。
“《本草綱目》中記載一共有200多種藥物均產自國外,是國內當時國內所有中藥的10%,而如今中醫使用的藥材中,國外所產藥材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10%,正是因為有這些異域藥材的加入,我國的中藥材庫才能像今天這樣,中藥體系從來都不是閉塞的,反而是開放和包容的,這也正是中醫藥可以發展至今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你卻把中藥禁錮在產自中國的中藥材,滑天下之大稽。中藥應該是在中醫系統理論指導下,可以給患者身體痊癒帶來益處的藥物。”
全場鼓掌,虞瀟這個定義比剛才教科書上背下來的回答更要精準。
張敬山也覺得這個定義確實是可以取代原先教科書上的答案。
尤其勇覺得虞瀟就是在玩文字遊戲,還說書上的定義錯了,“那你來說,你說中醫的定義難不成也出現問題了?”他再給虞瀟挖坑。
虞瀟“可以,那中藥概念這一分就當我送你,我再送你一分,請你回答什麼叫中醫。”
尤其勇自信滿滿“中醫這個概念起源於西醫傳入中國之後,既炎夏漢民族民眾參與創造的醫學。”
臺上臺下的人都在想,這個回答應該是沒問題的,教材上也是這麼說的。
周紫悅看了看虞瀟的表情,虞瀟才不會白白送分呢。
就看他嘆了一口氣“醫學生的要教材書真的應該改一下了。”
大家也很好奇,這次他發現的漏洞又是什麼呢?大家把概念的每個字都研究了一下,應該沒問題啊?
尤其用勇反正覺得自己這把贏了,這個虞瀟居然敢質疑教科書兩次,就讓自己給他上一課。
“中醫這個概念出現快2000年,他被分為古義中醫和今義中醫,在《漢書藝文志》和唐書《備急千金藥方》中都有記載。在鴉片戰爭期間,隱國一個傳教士寫了一本《西醫略論》開始,我國的醫學正式有了中西醫並立的格局。”
尤其勇說完盯著虞瀟,就憑自己知道這些,這個虞瀟知道個屁呀,還當隊長,隊長還是給他拿來吧!
虞瀟上前“請問你知道苗醫嗎?還有蒙醫你有了解嗎?藏醫呢?難道他們都不算中醫嗎?”
……啊這,這該怎麼回答?
所有人都盯著尤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