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記著原著的內容,奇計也只是做個參考,不敢完全相信。這不,今年才是紂王十九年,聞仲還在北海苦戰,姜子牙和姬昌就殺了崇侯虎。

“北地之事本帥無法插手,和我們有什麼關係?”聞仲不解。

“太師是當局者迷了,”奇計說道,“北海在北地最北處,是北伯侯管轄的地方,以前崇侯虎得大王信任,對太師大軍所求竭盡全力,但崇黑虎可不一樣,他都敢把自己的兄長侄子都送去讓人殺,心思不言而喻。”

“若是他從中作梗,即便不敢明目張膽,也足以讓朝歌到北海這漫長的道路橫生波折,屆時供給受到影響,太師又如何征戰?”

“十二年了,無數年輕計程車卒死在這北海大地,還活著的也已經成為壯年,人生能有幾個十二年?太師,是時候結束北海戰事了。”

“本帥何嘗不想結束這場戰事!”聞仲嘆道,“但你也知道,那袁福通得妖族支援,輕易便能出動仙境大妖,哪裡是能輕易剿滅的。”

“太師,恕我直言,若是沒有那些妖族,太師多久能蕩平袁福通?”奇計問道。

“兩年之內,必然功成,讓北海百年內再無戰事。”聞仲愣了一下,傲然答道。

“聽聞太師是大教子弟,定認識那些神通廣大的修士,太師何不去師門請幾位仙師來坐鎮?若是沒有那些仙境妖魔作祟,些許小妖對太師來說不算什麼吧!”

“張將軍,你有所不知,此事我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修道之人不履紅塵,我是修道難以寸進,才下上尋求機緣,入了大商,並不希望師門道友也涉足凡塵,影響了道途。”聞仲說道。

你這時說得大義凌然,等到在西岐城下被闡教一眾弟子打得頭破血流,可就想不起請他們出山會影響道途了。

“太師此言差異,那北海妖族餘孽不識天數,擅自參與人間紛爭,太師師門乃玄門正統,正該於此時秉持正道,掃蕩妖魔,還人間一個朗朗乾坤。”奇計正色道,“這不但不影響道途,反倒是一樁功德。太師何不去試試,說不定哪位仙長就同意了呢!”

之所以有這建議,是奇計感覺到袁福通那邊的隱藏的氣息有所減弱,而此前十年,這是從未發生過的。

這代表著對方對袁福通的支援在減弱。

也是,姬昌都已經擺明車馬要造反了,說明西岐已經做好了準備,拖延聞仲的目的已經達到,沒必要再將他拖在這裡了。

不僅僅如此,還指望著聞仲去邀請截教弟子下山呢,否則誰來填充那麼多空缺的封神榜?

“那好,我就去試一試。”聞仲想了想,也覺得奇計說得有理。

只是這簡單的道理,為何十餘年來自己就沒想到呢?反而是擔憂師門道友下山沾染了紅塵。

“本帥此去,旬月便可返回,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這裡也不能掉以輕心。”聞仲說道,“本帥離開後,你就暫代管理大軍,防守即可,切莫輕進。”

“屬下遵命。”奇計毫不意外聞仲的選擇。

軍中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不多,至於聞仲的兩個弟子吉利、餘慶,像副官更多一些,統帥大軍力有不逮。

……

奇計想結束北海之戰了。

十二年也足夠了,沒必要非等十五年之久。

他不想暴露實力,就只能引截教門人來。否則要等對方主動退走,還得一兩年之久。

再說了,他也不想讓對方輕易脫身,暗中窺視這麼久,不付出點代價怎麼行。

不管是妖族還是別的什麼勢力,總歸不會是截教,截教和大商之間的因果太深了。

十天後,聞仲就回來了。

除了他本人,還有一位美貌道姑,以及一個身高丈八的兇惡大漢。

道姑手持如意,腰懸寶劍,乘坐七香車上。

奇計一眼就認出了這位,有些驚訝,同時更加小心翼翼收斂氣息,免得被看出端倪。

“恭迎太師,恭迎二位仙長。”奇計面色如常迎接。

“張將軍辛苦了,這吾師金靈聖母,還有師兄一氣仙餘元,”聞仲說道,“吾師和師兄是方外之人,你去命人在營外搭兩座蘆蓬,請吾師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