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畏懼遼國,但諸位兄弟也要記得,遼國畢竟是一個國家,這最後的反撲,必然極其兇悍,所以在戰場上,諸位兄弟不可輕敵大意,以免遭遇不測。”朱武提醒道。

“這個當然,多謝朱軍師提醒。”

“我們打過無數次仗了,當然理會的。”

“才在祝相公手下吃了大虧,再輕敵的話,死了也怨不得別人了。”

……

“行了,既然諸位兄弟沒有意見,那就繼續行軍吧。”宋江說道,“這第一戰,我們要贏得漂亮,贏得乾脆,把遼人趕出大宋,打造一個安全的前線,迎接祝相公的到來。”

……

宋江是如是說,也是如是做的。

一路疾行數日,就到了雄州地界。

雄州就是被遼國不斷侵襲的邊州之一。

不僅僅是雄州,從西面的廣信軍、安肅軍,到東面的霸州、滄州,這一帶近期多次被遼國大軍侵襲。

而本地守軍不敢出城迎戰,只能坐視遼人深入大宋境內燒殺擄掠。

宋江則是不同,作為奇計任命的先鋒大將,一來就直接佔據了壓倒性優勢,主導了雄州的對遼作戰,連雄州知州都不敢炸刺。

放任遼軍進入大宋,他還得擔心奇計到來後治他的罪呢!

經過半個月的清剿,那些竄入雄州的數萬大軍被清剿的差不多了,雄州守軍這才敢出城。

半個月的時間,遼國也知道大宋的援軍到來,開始收縮勢力。而宋江並不停留,在派人向奇計傳遞訊息後,立即率軍北上,進入遼國境內,連續攻下容城、新城,直撲易州易縣。

這裡是遼國洞仙侍郎駐守之地,也是遼國入侵大宋的前沿。

沒錯,不是檀州,而是易州。

洞仙侍郎作為遼國重臣,地位頗高,手下有四員大將,分別為阿里奇、咬兒惟康、楚明玉、曹明濟,皆是法相境武者。再加上洞仙侍郎本身,也是一股不弱的力量了。

打聽到宋江這些人的來歷,知道是被大宋官軍擊敗招降,更是不放在眼裡。

然遇到宋江這夥不講理的人,這夥人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第一戰阿里奇就身死。

再之後,聽聞大宋援軍抵達,遼國狼主從析津府(南京)派出兩個皇族耶律國珍、耶律國寶來支援,同樣是法相境的高手,也被宋江等人擊殺,又趁機奪取了易州,逼得洞仙侍郎倉皇棄城而走,逃奔薊州而去。

奪取了易州,宋江大喜,捷報傳送道河間府奇計大營。本想繼續進攻,奪取涿州,但忽然被奇計派來的信使所阻。

奇計要求宋江就地駐防,穩定地方,待其大軍抵達後再進兵。

再怎麼說,宋江也只有三十萬人馬,在戰爭中已經摺損不少,若是就憑這些人出戰,除非再擺下大陣,全員晉階法相境,否則等遼國有了準備,絕逃不過失敗的命運。

而起奇計還得防著輪迴者插手,他得親自上前線,才能分辨到底誰才是遼國陣營裡的輪迴者。

就這樣,宋江在易州等了二十天,奇計這才到來。

帶著二百萬大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