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京荊夔制置使兼西京留守(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上千萬的大軍,太過臃腫,這些天奇計就進行了裁汰,將受了重傷以及老弱從軍中剔除,授予土地,轉兵為民。
反正在朝廷正式下詔之前,都是這個河東制置使說了算。
裁汰之後,依舊有八百萬之多,僅僅奇計麾下的直屬兵馬就達到三百萬,翻了兩番。
這麼多大軍駐紮在城外,自然是等待朝廷的封賞,否則豈會在這裡空耗糧草。
……
終於,朝廷的封賞抵達,皇帝派太尉宿元景親自前來宣旨撫軍。
大部分奇計報上去的有功之人都被封賞,加官進爵,對地方官的舉薦,也有不少得到批准。
有蔡京、高俅等一批政敵在,有這個結果奇計還算滿意。
宋江也加了一級散官,為朝奉大夫,盧俊義為遊擊將軍,麾下已經有十餘位頭領得到七品以上職位。
他們這些人,想要升遷很難,也就是奇計沒有貪墨他們的戰功,每次上表都在前列,這才讓宋江此時官居五品。
當然在職官上,依舊是奇計麾下的一個指揮使。
對此,宋江還是滿意的,所以才會這麼賣命,否則換了個上司,誰知道會是什麼情況。
奇計自己得到不少獎賞,但卻沒有升職。
官居太保,賜開府儀同三司,隆德郡公,樞密副使,在他前面的也就只有童貫、蔡京二人了,封無可封,只能多加賞賜。
不過職官倒是變了,從河東制置使改任京荊夔制置使,主管夔州路、京西南路、荊湖北路三路軍政大權,同時還兼任西京留守。
權力進一步提高,當然責任也進一步加重。
因為王慶造反,在雲安軍建造行宮,建制稱王,威脅道汴京的安全。之前童貫、蔡攸征討不力,大敗而回,恰逢奇計平定河東,立即接上。
對此奇計不意外。
童貫其人,前期在與西夏作戰時頗有能力,但可惜這是水滸世界,他勢必要在這幾大反正面前折戟,才能讓後來人上位。
宋江早早被折服,於是就便宜了奇計。
就算朝廷不下旨讓他去平王慶,他也會主動請纓。
否則的話,他幹嘛要費心思非得整編麾下的兵馬?有這時間,歇歇不好嗎?
王慶的勢力比田虎還要大,而且也不是所謂的八州之地,多達十餘州府,跨越四路。因為所在行政區域繁雜,各路相互推諉,難以協調,所以奇計才被授予三路制置使,就是為了方便其行事。
但童貫已經在這裡折戟,軍隊差不多也敗光了,就算沒有,奇計也不敢信任這些軍隊,所以想要帶著已經有了默契的大軍南下。
宿元景甚至都沒有再請示朝廷,直接就同意了。
因為他來的時候,皇帝又過專門交代,任由奇計“便宜行事”。
這四個字的分量足夠重。
打發走河北軍,又命平定軍、遼州軍返回駐地,奇計帶著整編好的八百萬大軍,南下西京河南府。
至於河東邊州的防務,自有下一任制置使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