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自然。”欒廷玉頷首道。

“還有,回去問問他們,有沒有人願意留下從軍,和祝彪他們一樣。”奇計說道,“還有欒教師你,這次之後,或許我就要升官,權力更大,掌軍也會更多,欒教師若是願意,不放來我這搏個前程。”

“多謝公子抬舉,小人敢不應命。”欒廷玉喜道。

“既如此,下次行商時,就帶著我二哥一起吧,教教他道上的規矩,不能讓他在鄆州待下去,否則時間長了就廢了。”

……

十日之後,童貫才派人來接收蛤蟆寨,奇計這才知道,此次宋軍大獲全勝,達成全部既定目標,雖然有些寨堡付出的代價大了些。

除了數十匹良馬,奇計沒有帶走任何東西,與之相應的是,童貫預設了三千五百套禁軍裝備留在奇計這裡。

……

“好,這狀元公還真沒辜負朕的厚望,三千廂軍就打下了西夏一個寨堡。”汴京皇宮,皇帝接到童貫的戰報,尤其是得知奇計的功勳後大喜,“算算時間,狀元公知合水也快一年了吧?”

“官家好記性,還差一個多月就滿一年了。”左右有近侍捧道。

“那就差不多了,傳令政事堂諸位相公,給此戰有功之人敘賞。”皇帝心情很不錯,直接就開賞,“傳朕口諭,員外郎、合水縣令祝豹治理合水有功,更兼率軍奪取西夏城寨,擢升朝散大夫,知慶州。”

政和四年(1114年)正月,奇計因功升任慶州知州,掌一州軍政事。

慶州不似合水,不但有廂軍,更有禁軍。

因功行賞,原本的指揮使直接調入禁軍任指揮使,副指揮使升任廂軍營指揮使,祝彪從都頭升任副指揮使。

三月,祝豹隨欒廷玉抵達安化,欒廷玉帶著數百原本祝家莊的壯丁留下,加入慶州廂軍,祝虎擔負起祝家商隊的重任。

成為知州,奇計的權力就大的多了。先是重新整編了慶州下轄的兵馬,最終得禁軍三軍二萬餘人,其中馬軍三千;廂軍一廂五萬人。這是能調動的機動力量,加上其餘各縣、城寨兵馬,幾近十萬人。

人數少是廂軍較多,戰力上就差遠了。所以奇計重新整編之後,立即開始進行訓練。

不但是禁軍,還有廂軍。

畢竟,不是所有的廂軍都能攻城奪寨的。

相對來說,廂軍的戰鬥力、戰鬥意志遠不如禁軍,當然也不如奇計在合水訓練的出來的廂軍。

有三千人大破蛤蟆寨的傳奇在,奇計接管軍隊還是很順利的。

不敢服不服,不管多少人在背後說奇計只是走了狗屎運,運氣好才拿下蛤蟆寨,但事實就是事實。

半年訓練後,奇計又開始掃蕩整個慶州境內的山賊,花了半年的時間清剿了全州。

然後,奇計把主意打到州學上。

每一年能入辟雍的學生就那麼幾個,慶州雖小,然讀書人積累起來,數量也很客觀。有些人不想再繼續讀書了,要謀個出身,奇計就送來梯子,邀請他們來軍中任職。

或者說不再軍中,而是奇計私人的參謀團。

因為有很多士子,接受不了在軍中與士卒為伍。

奇計就不同了,雖然是統軍,但這正是大宋的特色。為這個狀元郎服務,很多人還是樂意的。

……

童貫不是個安分的主,除了回汴京,這些年多在西北,他主掌西北諸事,權力很大。

幾乎每年,童貫都要找機會和西夏打一場,或者奪幾個城寨,或者沒任何收穫。

但奇計並不在意,他隱隱感覺,童貫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政和六年,奇計積功升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自此也能能种師道一樣被人稱一聲“經略相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