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

梁山的聲勢越大,宋江就越想招安,他希望自己能加入大宋的統治階級,而不是自己做一個賊首。

殺的越兇,就越是想早早受招安,從他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就能看出端倪,祭天的理由之一也是期待朝廷早日招安。

所以奇計根本不擔心祝家會受到梁山的迫害。

除非他宋江不想招安,否則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的態度,絕對是他要考慮的。

奇計這邊自練兵馬,梁山好漢歸位後,打著替天行道的口號,劫掠周遭數百里,州府無人能制。

將歇過了大半年,宣和三年元宵節,宋江更是跑去了東京,想尋求招安的門路。

結果當然是不理想,大鬧一場離去。

再之後,太尉陳宗善招安不成,涇陽公、太傅、樞密使童貫自請率兵征討梁山。

童貫在外領兵久了,不打仗就覺得不自在。

在奇計看來,若是童貫保持著之前的水準,征討梁山就算不勝,也不會大敗。

但偏偏,童貫大敗而回,數十萬大軍折損大半,還折了幾個大將。

這其中要是沒鬼,奇計打死都不信。

若非童貫降智了,就是梁山的主角氣運依舊還在。

從童貫的行為來看,降智十分明顯。

這次征討梁山泊,童貫沒有選一直帶領的西北、河東、河北軍馬,反而是從京畿一帶八州各抽調數萬兵馬,再加上三衙挑選一些,組成近百萬大軍,前去征討梁山。

這中原地區的兵馬,那是能及得上邊州常年征戰的大軍?

更何況,這些久不征戰的各州大軍,互相從未配合過,又豈能發揮出最大戰力?

這是第一點不妥之處。

第二,童貫居然任由梁山賊人來鬥將。

要知道,在西北的時候,可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情,童貫從來都是以優勢兵馬攻城略地,從不玩單挑的。但這一次,梁山說要單挑,童貫竟然沒反對。

好歹也是帶兵二十年的老人了,豈會把一場戰事的勝負寄託在某個將領身上?

還有就是,征討梁山泊,童貫居然不帶水軍,不造船隻。

梁山泊梁山泊,不要以為叫梁山賊寇就不是水匪,梁山人馬歸根到底是依託於八百里梁山泊而存在,實質上是一股水匪,只不過是更大一點的水匪罷了。

而童貫征討梁山,居然能忘記帶船!就算擊敗了梁山賊,人家往梁山泊裡一縮,難不成童貫以為他們能游過去抓賊?

……

奇計在童貫麾下數年,雖然見面不多,但對童貫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童貫缺點不少,心眼也不大,但平心而論,還是有點能力,但在征討梁山一事上,竟然犯了這麼多錯誤,這才讓奇計感覺到不妥。

現在他甚至擔心,自己去平定梁山的時候,若是梁山的氣運依舊在,自己到底能不能打贏?

萬一失敗,那就有樂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