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張繡和馬超一直尾隨附近,他們連分兵都不敢,分的少了會被二人吃掉,威懾力就不足。

……

最終,荊州軍並未能徹底把袁通逐出冀州,中山、河間北部靠近幽州的十餘個縣被幽州軍提前佔據。

袁通此次南下雖然帶的都是騎兵,但幽州步兵也不缺,只是不能如騎兵般長途跋涉,只能從邊界數縣開始下手。

因為攻打太費時間,奇計並未下令進攻,而是維持現狀,在北部駐紮大軍維持局面。

忙完這一切,奇計調鍾繇入冀州擔任刺史,給他配備了馬超、趙雲、張郃、樂進、李進等武將,留龐統、徐庶、張紘、劉曄等謀士,以劉磐為鎮軍大將,之後帶著這兩年的戰國,返回襄陽。

算算時間,剛好兩個月,不過是趕不上既定的新天子登基了。

但這也不是問題,他才回軍,劉表的信使就到了,告訴他新皇將在他回到襄陽的當天舉行登基大典。

看似按奇計的行程來,其實還有許多講究的,最起碼要選個黃道吉日,劉表也給奇計定下大致的日期,讓他不用著急,按既定時間趕回即可。

……

一直走了近一個月,奇計這才終於趕到襄陽,天子的登基大典已經定下,就在第二天,奇計也要率軍入城,帶著一眾投降的人以及鄴城的偽天子一起,為新皇慶賀。

典禮是十分隆重的,估計全城都不會放過這個看熱鬧的機會。

再熱鬧,和百餘日的天子也沒多大關係,反正大家也不是衝著這個嬰孩來的。

奇計率軍入城,受到隆重的禮遇,尤其是鄴城偽天子上前叩拜,更是湧起無盡歡呼聲。

從建安元年四位天子同時出現算起,到今天終於又恢復到了一個,也讓百姓們的疑惑得到釋懷。

襄陽才是真龍之所在。

至於這個“真龍”到底是誰,各人的思緒不盡相同。

偽天子之後,袁尚、袁譚、劉備、高幹包括曹操都來朝拜天子,不過也都是劉表代為訓話。

再之後,就是冊封,這才是大家真正關心的。

袁譚、袁尚封縣侯,食邑二千戶;劉備、曹操、高幹封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袁熙、逢紀、臧霸等封亭侯,食邑三五百戶不等;再之下如關羽、麴義等,就只賜關內侯了,不入列侯,無食。

除了這些投降者,奇計手下的一眾文武也有不少人封侯,最高的荀攸也封縣侯,和袁譚持平,拜將、晉爵者以百計。

這讓一直在襄陽的很多人眼紅不已。

最後,以督導平定天下有功,天子敕封劉表為楚公,治於襄陽,整個荊州納入楚公國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大漢現在的臨時首都襄陽,都成了劉表的個人地盤。

公爵之位,更在諸侯王之上,獨立建國,這是分封。

即便這樣“僭越”了,也沒有反對聲。

大家都心照不宣,這只是第一步罷了,接下來楚公會一步步完成對大漢的取代。

或許不久後,這國號就該變成“楚”了。

劉表之後,才是奇計的封賞。

由車騎將軍升任驃騎將軍,開府,假節鉞,封偃師侯,食邑五千戶。

由荊南的臨湘侯去了河南的偃師,大家明白,這不是劉表疏遠到了奇計,而是大漢統治中心將要北移的徵兆。

襄陽畢竟太過偏南,而大漢的精華所在,還是在河北、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