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以祭酒、治頭大祭酒等教內職務管理民眾,儘管稱呼不同,但依舊居於縣衙之中,天師像出現在縣衙也不奇怪。

雕像有等人高,老年人的形象,看起來仙風道骨,正是五斗米道的創立者張陵的天師像。

天師像立於高處,仿若俯瞰眾生。

五斗米道,因為入教要繳納五斗米,故有此稱;張陵當年自稱受太上老君之命為天師,又稱天師道;還因為立教之基是正一科術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經,又稱正一道。

張道陵在五斗米道內被視為天師,有這種天師像也不稀奇。

奇怪的是,這座天師像前還有大量的符紙、硃砂等物品,看起來像是剛剛完成了一場祭祀。

奇計隱隱有些明白:或者張衛能抵擋荀攸三人聯手施展的精神技能,就是靠在這裡進行祭祀借來張天師的力量。

在上庸的時候,奇計沒有見到這種場景,或許是申耽為了保密,清理了痕跡。

畢竟他投降時也說,不會背叛張魯,所以才沒有把張魯的底牌洩露給奇計。

不過已經無所謂了,就算張魯再掖著藏著,他都已經要打到南鄭城下了。

在成固損失了那麼多人馬,張魯還會不會堅持下去?

所以草草穩固了成固,留下幾萬人防守,奇計率大軍直撲南鄭。

抵達南鄭後,大軍再次圍城,並派人入城勸張魯投降。

諸葛亮主動請纓,以身犯險進入南鄭。

兩天後,張魯開啟城門,躬身請降,迎荊州大軍入城。

加上張衛帶來的近萬潰兵,南鄭還能集聚起五萬大軍,大將雖然折損了不少,但除了治頭大祭酒楊昂之外,並不算太慘,所以張衛還想繼續頑抗到底。

但張魯拒絕了張衛的建議。

或許這麼做漢寧還能再堅持幾個月,但那又如何,終究是擋不住的。以奇計一副誓不罷休的態度,就算他們誓死抵抗,最終依舊逃不了破城的命運,反而會因為牽制了荊州大量軍力,為東面的袁紹做了嫁衣。

不但如此,還會給漢寧教徒們帶來巨大的災難,所以張魯不想繼續下去,在諸葛亮口若懸河、曉以利害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投降。

別看張衛平日裡一副強勢的樣子,那是張魯不願意爭,一旦張魯有了決定,張衛根本就無法反對。

在五斗米道中,張魯的地位是絕對,最高領導者,能決定一切事物。無論是張衛還是閻圃、楊松,他們都是五斗米道的信徒,他們的權力依附於五斗米道,也就不得不聽從張魯的吩咐。

“罪民張魯拜見將軍,擅逆天兵,請將軍治罪。”待荊州軍入城控制了局勢,奇計這才入城,在原太守府、現在魯師君府裡接見張魯。

“張師君言重,你治理漢中十年,民富殷實,有教化之功,朝廷豈會因為區區小事就降罪與於你?”奇計笑道,“師君以後可以放下政務了,安心打理天師道即可,本將軍相信,很快天師道就能發展壯大,不再侷限於蜀地。”

十數萬人的傷亡,在這時只能是小事。

張魯在漢中有太大的影響力,即便奇計心裡有想法,也不能實施,還必須好生安撫,否則漢中必然大亂。

被宗教洗腦的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將軍寬宏大量,在下佩服至極。”張魯迅速改口,“在下於漢中還有些威望,將軍但有吩咐,在下莫敢不從。”

“張師君客氣了,你是不會有空閒的。”奇計笑道。

沒錯,入了南鄭不等於控制了漢中全境,唯有張魯出面,才能快速整頓好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