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各掃門前雪(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是奇計心狠,他給了袁譚機會,但在擊敗袁尚後,袁譚絲毫沒有放棄自己手裡軍隊的打算,奇計就知道他不甘心。
所以才強令袁譚去攻打鄴城,消耗他的軍隊。
“將軍,再多問一句,將軍對袁鎮北有何安排?”許攸最後又問道。
“先生是擔心他的結局?”奇計問道。
“是,在下與本初相交數十年,不忍見其子身隕。”許攸說道。
“袁顯思不可掌軍,或可為九卿之屬。”奇計想了一會才回答許攸,“前提是,他安分守己,不給本將造成亂子。”
“在下知道該怎麼做了。”許攸告退。
……
“傳詔,令幽州刺史袁通、幷州刺史高幹、河內太守曹安率軍前來鄴城助戰。”袁尚敗回鄴城,立即派人發出天子詔令。
然半個月過去,袁譚出兵攻打鄴城的大軍都出發了,也沒能等到一個響應的。
袁通根本不在薊縣,留守的官員稱刺史不在,自己不能做主,有什麼事等刺史回來再說。
而幽州刺史袁通,刺史正在和代郡烏桓首領聯合攻打中部鮮卑各部,都要打到鮮卑的王庭彈汗山了,哪有空理會袁尚!
換了袁紹,袁通或許還忌憚幾分,畢竟袁紹在河北的威望很高,袁尚在他眼裡,只是個繼承父輩餘蔭的二世祖,連袁譚都比不上。
高幹則是回覆稱,西河白波賊復起,南匈奴蠢蠢欲動,從東部、中部逃亡而來的鮮卑亂兵有入關之勢,幷州已經無力支援鄴城。
事情不假,奇計到長安後,見了楊奉、李樂,寬慰了一番,但對於收復河東一事,奇計並不上心,因為這個他的整體謀劃不符。
為了安撫二人,奇計告訴他們,可以聯合白波賊起事,在幷州造出聲勢,配合他攻打河北,一旦自己平定河北,將不吝榮華富貴。
楊奉二人無奈,現在奇計勢大更甚之前,他們兩個小人物也沒有討價還價的理由,於是答應去試試。不但去試了,而且又因之前舊交,拉上了南匈奴右賢王去卑。
當然,只是造聲勢而已,白波軍的勢力大不如前,現在已經失去了攻打郡縣的能力。
這就是高幹所說的白波、南匈奴異動,至於鮮卑亂兵,自然是因為袁通、圖離攻打東部、中部鮮卑,戰敗後不願投降的鮮卑人西遷到幷州以北。
事情是真的,但要說對幷州影響有多大倒未必,高幹以此為藉口,說白了就是不想再支援鄴城。
他自認在袁紹集團內功勳卓著,當初還是他親自出面勸服韓馥讓出冀州,最後得了個不高不低的幷州刺史之位。
在別人看來這是一方諸侯手握大權,但事實上高幹並不甘心,因為這個刺史有名無實,什麼事都得聽袁紹的命令,根本沒有自主權。而出任了幷州刺史,他對朝廷中央的決策就沒有了任何影響。
所以袁紹死後,高幹就不願再聽鄴城的命令了,和袁通一樣,他也看不上袁尚。歷史上他就坐看袁尚和曹操廝殺而不管,最終河北之地才被曹操各個擊破。
曹安的理由更是直白,直接說白波軍楊奉、李樂要攻打河東了,還有就是中牟的周瑜有渡河攻打河內的跡象,自己兵少擔心守不住,請袁尚派兵支援。
否則萬一河東、河內丟了,就不是他的責任了。
“一群狼心狗肺的東西,父親才去世,你們就想背叛了,虧得我還覺得你們是親戚,”鄴城,得到回報的袁尚大怒,“什麼表兄弟、堂兄弟,甚至親兄弟,都不及權力萬一。”
袁尚終於認識到人性之惡,體會到袁紹的不容易。
大將軍雖然威風,但不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