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大軍的日常事務的處理,不是那麼簡單的,袁紹做不到放權,只能自己親力親為。

但如此一來,就非常勞累。不但如此,大戰不順的時候,很多決策都壓在袁紹身上,更是勞心,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袁紹生生抗了三年。

三年間,雙方圍繞濮陽、甄城一帶,發生了大小數百次戰陣。規模小的不過是斥候之間數十上百人的廝殺,規模大的足有數十萬人參與。

雙方的死傷也都慘烈無比,任何一方都不少於三十萬人,平均每年不過十萬。看起來還不如奇計徵漢中時損失比例,但徵漢中時每天不停歇的戰鬥,而這裡並不是。

試探,尋找對方營盤的破綻,偷襲,反偷襲,圍城,強攻……才是濮陽大戰的日常。更多的時間都是在對峙,而不是廝殺。

涉及上百萬大軍,無論時袁紹還是奇計,都不可能像打一場小規模戰鬥那樣直接莽上去。

當初袁紹攜百萬大軍南下攻曹,也被只有二三十萬人的曹操阻擋在官渡,不得南下,更別提這次對手更強。

但儘管損失慘重,前線的兵力也不見少,反而有增長的趨勢。

因為這三年,雙方都在不間斷往前線增兵。

戰力不強不要緊,多到戰場上廝殺幾回,活著回來後,就成了老兵、精兵。

也許上三國戰事到了巔峰,迎來一個爆發期,這三年不斷有人突破境界,神通境的強者不斷湧現。

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紛紛晉階神通境,文士方面,郭圖、逢紀、辛評、辛毗、荀諶,還有管寧、邴原等也都到了神通境,都要趕上奇計這邊了。

倒是劉備,因為手下人才匱乏,沒喲出現其他的神通境。

而奇計這裡,晉階申通境的武將有甘寧、太史慈、夏侯惇、張遼、徐晃、曹仁、呂蒙、張繡、陳到、魯肅、樂進、周泰,還有一個奇計新發掘的李進,都晉階神通境。

李進是李典的族人,曾經在呂布和曹操爭奪濮陽時,擊敗呂布對乘氏的進攻,不過因為戰鬥規模不大,未能揚名,就連曹操當時因為遭遇饑荒,心憂戰事,未能發掘其人。直到李進受命到前線支援,展露了實力,才被奇計提拔為偏將軍。

其餘曹洪、曹純、曹休、曹真、于禁、李典、李通、文聘、劉磐、賀齊、蔣欽、陳武、魏延、李嚴、霍峻等都在先天后期到先天巔峰徘徊。有人時潛力耗盡,有人是年紀太小。

不過在奇計看來,若是在這波大戰結束都無法晉階,那之後想要晉階就難了。

文士方面,諸葛亮、龐統、徐庶、魯肅、陸遜、顧雍、張紘、蒯越、蒯良等晉階神通境,包括華歆、鍾繇以及一直不肯配合被軟禁的王朗

袁紹不想形成持久戰,因為他的身體不允許長期操勞,所以幾次主動進攻奇計的大營,想要一舉敗敵,但最終只是徒勞無功。

三年的操勞,袁紹終於堅持不下去。在處理完某次戰後事宜後,一口淤血噴出,眾目睽睽之下,直接昏迷過去。

袁紹昏迷,戰事自然停歇下來,幾個謀士商量了一下,決定轉入防守,待袁紹清醒過來再說。

袁紹的昏迷不是秘密,太多人看到了,幾遍田豐、沮授嚴令不許外洩,但又豈能約束的住。

不說別人了,辛評、逢紀分屬不同陣營,就不可能不早做打算。

要知道,袁紹的長子袁譚,還遠在青州和奇計的水軍作戰,此等大事,怎能不讓袁譚知曉?他若不知曉,萬一袁紹有意外,怎麼能爭奪下一任大將軍之位?

所以很快,袁紹昏迷的訊息就傳的沸沸揚揚,就連前線的武將都十分焦躁,遣人來問情況。

袁譚自然也不例外,得到訊息後,立即放下了和荊州水軍糾纏的心思,帶人匆匆趕往濮陽大營。

然而,還未等他抵達,就收到袁紹病亡的訊息。

……

“大哥節哀,大戰當前,父親雖去,但你我兄弟更應併力向前,擊敗襄陽亂賊。”袁尚看著痛哭的袁譚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