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被封偏將軍,帶一萬舊部,另外一萬丹陽兵,分給其餘將領統率,提高整體的實力。

丹陽兵的戰鬥力,這一個月來,已經得到了荊州將領的肯定。

……

吳景投降,奇計並未停留,繼續帶著大軍北上,直奔笮融而去。

笮融襲殺劉繇不足兩月,根本來不及收服駐守在各縣的將領,溧陽、蕪湖的守將是劉繇舊部,奇計大軍殺來,也是直接投降。丹陽笮融新任命的守將,也只抵擋了一天,就被攻破城門。

然後,奇計直撲秣陵。

沒錯,笮融依舊在秣陵。

趕走劉繇後,牛渚大營的水軍分裂,分投袁術、劉表,沒有水軍護衛,笮融可不敢待在離大江太近的石城,而是把石城洗劫一空,又回到秣陵折騰。

奇計大軍殺來,南面屏障不戰而降,讓他陡然感到壓力。

於是他想到了投降。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投奔趙昱、劉繇,都能找到機會反殺,這次就算荊州勢大,無法做到這一點,但至少荊州勢力龐大,機會更多,更能把釋教發揚光大。

但在投降之前,他必須展現出自己的實力,才能讓襄陽重視自己。

於是奇計率兵到來時,笮融沒有據城而守,而是選擇了出戰。

帶著他的僧兵。

奇計抵達秣陵的時候,看到的就是笮融親自帶領的擴充到兩萬人的僧兵軍隊。

寸長短髮,著僧衣,掛念珠,執鐵杵,膘肥體壯,滿面猙獰,一副殺氣騰騰的樣子。沖天的煞氣,在半空隱隱形成一尊大佛的模樣。

自漢明帝遣使求經、建立白馬寺以來,自此不過百餘年,佛教尚未得到認可,發展不大。但笮融卻是崇佛之人,他任下邳相時,就大建浮屠塔,為僧人免除賦稅,他建立的軍隊,也是僧兵。

佛教並不都是吃齋唸佛的,好勇鬥狠也屢見不鮮,尤其是早期的佛教。正常的歷史中,南北朝混亂之際,佛教教義契合了苦難百姓的期待,又對穩定統治有利,得到發展,甚至皇帝都舍僧入釋,促進了佛教的繁榮,也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傳說。

但佛教繁榮的背後,是大量侵佔土地、財富、人口,其貪婪程度,比世家門閥更甚,他們不用繳納賦稅,遊歷國家統治之外,對中央集權造成嚴重影響。

於是在經歷了三武一宗的滅佛事件後,中國的佛教徒才終於安分下來,開始吃齋唸佛,不問世事。

……

奇計見笮融主動出戰,心下暗喜,並不與其答話,立即派大軍衝陣。

刀盾在前,弓弩在後,漫天箭雨壓制之後,程普等一眾投降之人,開始衝殺。

很快,兩隻大軍就絞殺在一起。

“將軍,笮融的僧兵對我們的軍道陣勢有壓制作用。”荀攸觀望了一陣,這才說道。

“嚴重嗎?”奇計問道。

“還在接受範圍內,”荀攸說道,“但無法壓制,他這種軍勢對我們的剋制極強。”

“有解決辦法嗎?”奇計再次問道。

“把他們衝開就可以了,笮融的統兵能力並不強。”荀攸說道,“一般的軍隊做不到,唯有西涼騎兵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