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宛城,才遇到了抵抗。

這裡留下的就是袁術的嫡系了。

但人確實不多,也沒什麼知名的武將,袁術差不多是要把這裡放棄了。

大軍攻城僅僅三日,第四天城裡的民眾就自發組織起來,趁著大戰起事,開啟了一個城門,放荊州軍進來。

宛城入手,代表著南陽正式納入劉表的荊州序列。

從行軍算起,不過二十日。

訊息傳到襄陽,歡呼聲一片,劉表的威望大漲。

但宛城入手,並不代表南陽就完全驅逐袁術的勢力了,南陽以北,尚有幾個縣在袁術控制下。

博望、葉縣,一直到魯陽,那些這幾個縣,著實耗費了不少時間。尤其是拿下魯陽後,袁術派兵來奪,數日廝殺,袁術軍在城下留下數千屍體,這才退走。

不久後,訊息傳來,袁術在陳留大敗,差點在封丘被袁紹、曹操合圍,逃到了襄邑,而曹操正在追擊中。

袁術已經無暇顧及南陽,自此,南陽之戰塵埃落定,劉表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此時,初平四年即將過去。

劉表率軍回到襄陽,但奇計未走,暫時留下坐鎮。

他要等荊南叛亂的訊息傳出來後,再回師長沙。

而現在,他有三件事情要做。

第一件就是拆分南陽。

相比其他郡縣,南陽太大了,劉表臨走前,奇計建議把南陽析置為三個郡。劉表已經同意,交給他來辦理,之後報到襄陽,他會安排人來上任。

綜合後世地理考慮,最終奇計保留南陽郡,治於宛城,析置南鄉郡、章陵郡二郡,各治其縣。

第二件是武關問題。

武關是關中進入南陽的門戶,分屬京兆尹,去歲呂布戰敗逃離關中,就是經由武關。

而現在,武關尚無人駐守,只有些守禦計程車卒。若是歷史走向不變,待西涼軍諸部亂起,張濟也是透過武關來到南陽,硬生生造就了張繡這個小諸侯。

奇計在想要不要去佔據武關。

問題是,佔據武關,會不會激怒西涼軍。

畢竟現在,西涼軍的內亂還未開始,駐守武關若是被西涼軍視為荊州的挑釁,合力來攻,那就不妙了。

荊州內部還未安穩,現在和西涼軍廝殺,得不償失。

再說了,只要不去管他,西涼軍自己就把自己玩沒了,也沒必要去現在得罪。

想了半天,最終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在給劉表的建議中,叮囑南鄉郡太守一定要有能力,守住武關方向,不要讓人溜到腹地而不知。

最後一件是南陽的人才問題,也是奇計覺得最重要的事。

南陽多人才,這是毋庸置疑的,之前劉表勢力不及南陽,空有許多人才奇計也不敢徵辟。

現在好了,南陽已下,劉表走了,這裡自己最大,終於可以再收割一波了。

於是,他將自己記憶中的人才羅列出來,吩咐人去打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