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境界劃分(第2/2頁)
章節報錯
長生子劉處玄已經認識,身形瘦小,面似猿猴;方面大耳的是長春子丘處機;長眉秀目的玉陽子王處一;身材胖大、身著無袖道袍的廣寧子郝大通四人年齡相仿,與周伯通差不多。
此時全真七子尚未收徒,除了這核心幾人,其餘盡是道童。或者過些年,有機緣者才會被列入第三代門人。
飯桌上比較安靜,全真七子敬王重陽為天人,不敢多言,周伯通心緒不高,這次聚餐草草就散了。
接下來就是準備年關了,自不再提。一晃直至出了正月,這天奇計感覺行功順暢了許多,出言詢問,馬鈺試探了一下,言入門功法已初步小成。
好似多年的努力有了結果,奇計十分興奮。馬鈺也覺得一直讓年幼的奇計待在屋裡苦修不行,於是帶他出去走走。
來了月餘,這才第一次見到全真派的全貌,花了半天的時間,奇計熟悉了全真的地形和建築,還被馬鈺特意交代不要到後山,這才返回。
他自然知道古墓是林朝英的地盤,此時林朝英已死,但王重陽依舊把後山列為禁地,不允許全真教門人前往。
“丹陽,武道之路,有境界劃分嗎?”回到住處後,奇計問道。
“本來是沒有的,”馬鈺說道,“但後來歷代先輩根據武功特點,總結出來一套武學境界劃分之法。”
“尋常青壯,大約有一兩百斤力氣,但習武之人,無論是內練還是外家,力氣能增長到三百斤左右,因人而異。但外家功夫除非修煉有成,是比不上修習內功的武者的,或許初期戰力較強,但終究會被超越。”
“修習內功有成,打通十二正經其中之一,就算得上三流武者,力達四五百斤,這也是僅修煉外家功夫能達到的最高成就。”
就算是武功方面的小白,看了這麼多年的書,奇計對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也是有所瞭解的。之前他功力太低,周伯通和馬鈺就都沒有提及。
“十二正經打透過半,就算得上二流高手了,六七百斤的力氣是有的,除非天生神力,單練外家功夫是達不到這個地步的,更多人都是內外兼修,即便是以外功為主,也要有一定的內功配合,才能達到這種成就。”
“十二正經全部貫通,就是一流高手,有千斤之力。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也不排除有人天生神力,不用修煉就能有三流武者之威。”
“再之後,能打通奇經八脈,就可稱得上宗師了,力大無窮,不可力敵。從三流武者開始,根據經脈貫通的數量,又劃分為初期、中期、後期和巔峰。奇經八脈俱通,是為宗師巔峰,這也是已知的極限所在。”
“至於宗師之上,據說是先天境界,但沒有人清楚,根本無人能達到,到底有沒有還不確定。”馬鈺回答道。
“那我們全真教都是什麼境界?”奇計再次問道。
“師尊是宗師境高手,”提及王重陽,馬鈺與有榮焉,“周師叔還是一流巔峰高手,尚未打通奇經八脈,至於我們七人,資質有限,有辱師門,至今全都是二流境界。”
已經很強了好不好,除了全真,大概也就丐幫能湊齊怎麼多高手。但丐幫多少人,全真又才多少人。
……
時間飛逝,轉瞬又過去了三個多月,奇計一直苦修基礎功法,偶爾周伯通想起他來,會來帶他出去玩,但後來見他沒了之前那麼多花樣,就來的少了。
身為穿越者,目的達到,自然是要提升實力,不可能整天陪周伯通玩。
他可沒有周伯通的資質,玩鬧中就武功大成。他需要的,是苦修。
馬鈺偶爾也會帶奇計出門,“小師叔”也叫的越發順口,再無尷尬。也是透過馬鈺的述說,奇計才知道,全真教作為道家山門,其實最重的是教義,而不是武功。王重陽收徒是為傳教,習武只是健身強體,華山論劍奪取天下第一,是其天賦使然。
為什麼後來全真教會沒落,就是因為王重陽的武學沒有傳承下去,因為他最在意不是武學,而是教義。
這三個月,奇計沒有見過王重陽,也不知道他在忙什麼。直到他把全真心法的入門功夫練至大成,基礎紮實,馬鈺這才帶他見王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