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火工頭陀也是個奇人,他本是燒火僧人,因為受到集香廚僧人的欺壓,暗自偷學武功,沒想到還是個習武天才,二十年後武功大成,在少林寺一年一度的大校上擊殺少林達摩堂首座苦智等人,大開殺戒,硬生生把少林殺斷了一代人。

從天龍八部,到射鵰時代根本沒有存在感,直到神鵰時代後期,才有無色和尚行走江湖,也只是彼時神鵰大俠楊過的一個簇擁者而已。又過了數十年,直到倚天時期,少林才重新成為江湖正道六大派之一。

現在這個時期,正是少林重開山門之時,只不過十分小心,沒有多少人知道。

同樣,這個時期,想要進少林不容易,即便是進來,也會受到嚴密監視。

少林寺底蘊深厚,即便被殺斷了一代人,數十年過去,也該恢復的差不多了,或許江湖不為人知,但不代表少林寺的武力不高。

天幸奇計的外表給他加了分,十三四歲的小和尚,慕名遠來,風塵僕僕,對我佛虔誠至極,任誰都會有一種憐惜之意。

所以,奇計很簡單的就進入少林寺掛單,並獲得許可,可以研讀藏經閣的佛經。

也僅限於佛經,拜訪武技的經室,他是進不去的。

作為一個和尚,奇計很認真的扮演著他的角色,每天跟著少林僧人做早、晚課,空閒的時候,就去藏經閣閱讀佛經。

這既是一種習慣,也是心有所慮,少林七十二絕技,或可有人練出不少,但最終的結局卻不是多好,因為這些武功,往往帶有魔性,需要研讀佛經化解心魔,否則會有很大隱患,蕭遠山、慕容博就是其中的典型。

奇計不知道其他武功會不會有這種隱患,會不會到自己身上,第一個世界的時候,作為道士,他就研讀道經;上一世作為書生,他就窮究儒家經典;這一世作為和尚,自然是拜讀佛經。

儒釋道三家經典在胸壑之間,有再多的問題也不怕。

讀經累了,就去練功場打拳,他從未避諱自己會武功的事實,只是在內功方面隱藏的很好,不動手的話,誰也想不到他已經是一流境高手。

如是一年衝從而過,奇計也到了十五歲。

這一年,他身居少林,兩耳不聞窗外事,如同一個苦行僧。功力在悄然間,已恢復到宗師中期。

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否則進階的時候動靜太大,會驚動少林寺的大人物。

現在的他,面對的都是少林寺的低階弟子,並未見過少林高層。

這一天,做完早課吃過飯,他如往常一樣來到藏經閣,迎面碰見一個儒雅的和尚。

“覺遠師兄,早上好。”奇計打招呼道。

“慧覺師弟好。”覺遠笑著點頭。

慧覺是奇計給自己取的法號,來到中原,他沒有再用仁切波這個名字,以防過早暴露自己的來歷。

覺遠就是那個傳說中的覺遠,未來張三丰的師父,現在藏經閣的管理者。奇計來少林掛單,就是打著求經的名號,因為年紀太小,少林就安排覺遠照顧他的起居。

說是照顧,其實就是讓覺遠看著他,防止出現意外。

但一年來,奇計的表現讓那些知道他的人放心很多,雖然這少年身負武功,但求經的執念更甚。

他們不止一次檢查過,小和尚度過的經文,不但倒背如流,而且還有著自己的見解。

覺遠更是對奇計滿意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