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他叫呂樂,歡樂的樂(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明弘治十七年,春闈(歷史上這一年沒有)已過,北京城的熱鬧卻還在延續。
這一屆科舉,探花郎的風頭甚至超出了狀元和榜眼。
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保定府李氏名傳天下。
小李探花名為李尋歡,他爹曾中過探花,但自認才學不比任何人差,心有不忿,就想把兒子培養成狀元。李尋歡的哥哥下場時,依舊捧回來探花頭銜。父子探花郎,在別人口中是一時美談,但老李更加憋屈,加上年紀已大,於是正二品的戶部尚書也不做了,把全部精力花在培養小李身上,卻不料最終依舊是個探花。
似乎這就是李家的宿命了。
李尋歡中了探花郎,春風得意,被授予翰林苑編修。翰林是清貴官職,十分悠閒,然官場居大不易,李尋歡浪子性情,根本不適應官場,他考科舉,是為了父親的心願——儘管未曾完成。
所以在翰林院待了年餘,大部分時候,李尋歡都是醉醺醺的,這讓看好他的上司不滿,但同時,一眾同年卻十分欣喜。
探花郎如此行事,自毀前程,晉升的攔路虎又少了一個。
經常和李尋歡一起喝酒的,是他的同年。他叫呂樂,歡樂的樂,所以也被一眾同年稱為“尋歡作樂”二人組,在這一屆的進士中名聲很不好。
呂樂是南方人,寒門出生,來京城趕考時,行李失竊,遇到李尋歡幫忙,這才找回了丟失的銀兩和憑證,得以下場,一舉高中。
當然他的名次是不如李尋歡的,但二甲十三名,也算是才華出眾了。後來館選庶吉士時,呂樂被選中,同樣入了翰林院,在刑部觀政。
呂樂不是不知道李尋歡的名聲不好,但他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李尋歡幫助過他,他十分感恩,所以一直和李尋歡交往。李尋歡也曾勸過,但他依舊如故。
但在工作上呂樂卻從來沒有放鬆過,短短一年時間,他把刑部的一套流程記得滾瓜爛熟,這讓他的上司十分詫異。
……
這一天,呂樂又在和李尋歡喝酒。
“悅之兄,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了。能結交到你這個朋友,我很高興。”酒館裡,李尋歡罕見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在之前,他一向是高冷的,呂樂知道,他只是不善於表達。
“江湖風波險惡,李兄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還望保重。”呂樂告誡道。
“呂兄放心,我自小習武,也算得上小有所成,若非科考耽誤了,早就名揚江湖了。”李尋歡笑道,“呂兄不履江湖,只怕不知道,前些日子聲名遠揚的大俠沈浪,就和我家有舊。”
“那就祝你在江湖一帆風順,希望有再見之日。”呂樂舉杯道。
“你會聽到我的名字的,我保證。”李尋歡舉杯,自信的說道。
這一天,李尋歡辭官告別京城,呂樂破天荒請假,為其送行。兩人喝了大半天,爛醉如泥。
第二天,李尋歡悄然離開,呂樂醒來後,繼續他的官場之路。
……
短短几年間,小李飛刀的名頭響遍江湖,但就在這巔峰時刻,李尋歡悄然隱退,蹤跡全無。
昔日的李園,成為今日的興雲莊,興雲莊的莊主,正是李尋歡的結拜大哥龍嘯雲。
十年間,昔日的新科進士呂樂,成了如今的刑部主事,正六品,十年三遷,算不上快,但對一個沒有後臺的人來說,已經算是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