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桃花源(第1/2頁)
章節報錯
萬丘群山,桃花山下。
一條丈寬山路蜿蜒,在山路的盡頭,是一個寬一丈,高也一丈的石頭門。石門顯得有點單薄寒酸,在石門之上歪歪扭扭的刻了四個大字:桃花源村。
進了石門,則是一道狹長的山溝。類似山道,只是在其兩旁卻是鬥直的崖壁,抬頭上望,高聳入雲!
石門前站著兩人,一名清瘦老者與一名高大的富態中年男子。
在大門旁有一石碑,碑文所書:
有徐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中年男子看完碑文哈哈笑道:“方村長,這就是你們村牛神童所寫的桃花源記了,果然很有意思。聽說寫這文章的時候他才五歲?”
清瘦老者便是桃源村的方村長,點頭笑道:“確實只有五歲,小孩子的奇思妙想。”
中年男子讚道:“奇思妙想不說,這措辭文采可真不像一個五歲孩童能寫出來的。”
想了想他又道:“不過也是,不如此怎麼稱神童。你還別說,這文章和你的桃源村那是非常的契合。”
方村長失笑道:“莫掌櫃想岔了,那小子就是因為寫了這麼個文章,硬生生的將我的方家村改成了現在的桃源村。”
然後他又抬手一指:“你看,這座本無名的大山也硬是被他叫成了桃花山,你說無賴不無賴。”
中年富態男子便是商鎮富源錢莊的莫掌櫃。此時聽到方村長所說,頓時恍然:“原來如此,這事兒我倒是不知。嗯,桃花山下桃花源,倒也有趣。”
方村長嘆氣搖頭道:“十年時間足夠讓人忘掉很多事了,連我們村裡眾人也都習慣了叫桃源村,何論外人。”
莫掌櫃心知方村長這是心有所感,念及了舊事,於是輕聲寬慰道:“不管是十年還是二十年,有些東西或許會忘,但有些,是刻在骨子裡的,不可 忘卻!”後四個字他說咬牙說出來的。
方村長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卻沒有再多說,手一抬:“莫掌櫃,請。”
莫掌櫃抬手一揖,與方村長並肩走進了石門。
行走途中,莫掌櫃抬頭張望,讚歎道:“果然是鬼斧神工,當年你們能選中這麼一個地兒居住,也是運氣好啊。”
方村長撫須微笑,頗為自得:“天險自成,以百抵萬!”
莫掌櫃卻是頗有意味的說道:“天險自保無虞,卻是隻能守成,失了進取啊。”
方村長搖頭:“莫掌櫃何必舊事重提,這幾年你差人數次與我交涉,我已經說的極其明白。在我有生之年,我桃源村是不會走出去摻和那些俗事的。至於我死之後,呵呵,那就管不著嘍。”
莫掌櫃呵呵笑道:“俗事?莫非方村長還真將自己當做了方外之人?”
方村長只是微笑,沒有回應。
兩人在狹長的山道之間走了約莫一炷香的時辰後,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只見眼前是一片廣闊之極的平原,只有極遠處才能看到隱綽的高山。
在這平原之上,一條小河蜿蜒其間。在河的兩岸,則都是綠油油的星羅密佈,那是早春的秧田。而在這些縱橫阡陌之間又點綴了無數紅牆綠瓦的房屋。此時已是晌午時分,各家炊煙裊裊,白霧清淡環繞,當真是一副絕美的圖畫!
莫掌櫃忍不住撫掌讚歎:“果然是妙啊!我算是明白了,我說當年勇冠三軍殺敵無數的方鐵槍怎滴就換了個性子,這要換我在這世間福地住上個二十年,怕也是淡泊無求了。”
方村長只是微笑,領著莫掌櫃沿著村中小路前行。
行走間,他隨手指向河邊一個極為高大的圓盤說道:“那叫水車,田地大多數的灌溉用水都是這大傢伙負責。”
頓了一頓,他又強調道,“無需人力,水流自動,這也是牛小子搗鼓出來的。”
莫掌櫃一愣,忍不住想湊上去瞧個仔細了。但想到來日方長,便又按捺住,點頭道:“沒想到牛神童還有如此巧思,當真了不起!”
“這不算啥。”
方村長頗為得意:“這種水車只能用作灌溉而已,另外還有一種水車更是神奇,山中溪流的清水可以送到我們的每家每戶,牛小子管這叫礦泉水!”
“每家每戶?”莫掌櫃驚訝出聲:“那豈不是跟每家每戶都有水井一般?”
也怪不得他驚訝,要知道打鑿一口水井的成本是極高的,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千人村也就一口公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