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了!”

“大錯特錯!”

吳關環顧一週,忽然出聲。讓不少學生嚇了一跳。

他沉聲道:“你們覺得民樂不行,那是因為你們層次太低,無法感受到民樂的美妙。我華夏上下五千年,大隋時代縱橫千年,創下了何等璀璨的文化?”

“華夏民樂更是在這千年中達到了鼎盛,而西樂才發展多久?民樂怎麼就能被西樂超越了?不是民樂不行,而是你們不行!”

他侃侃而談,聲音帶著銳氣。

氣勢如虹。

“你們想想,我們哪一種樂器比西樂差了?無論是其種類、還是音域、還是底蘊,幾乎全部碾壓西樂。西樂才多少種?民樂又有多少樂器?古琴、古箏、簫、笛子、二胡、嗩吶……其種類多達數百,豐富程度,一個人一生都研究不完。”

“民樂一直都在那裡,它並沒有衰退,衰退的是我們的人心!”

吳關聲音滾滾如雷。

撞入了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

民樂沒衰退。

衰退的是人心!

這句話,猶如一根針,狠狠刺入了在場每個學生的內心。不少學生表情變得複雜,有許多人慾言又止,可見到臺上氣勢壓迫的吳關,到嘴的話又咽了回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學生將這裡情況傳播了出去。

“快來上課,有帥哥。”

“天哪,新來的助教發飆了。”

“速來!”

“速來!”

短短几分鐘,不少學生紛紛湧入了階梯教室。

對於這種情況,吳關視若未見,繼續喝道:“你們覺得西樂是高雅藝術,大部分民樂是俗氣藝術。敢問哪裡俗了?你們覺得俗,是因為你們對歷史不瞭解,對我華夏史詩一無所知。

舉個例子:

古箏、古琴,這些樂器在古代可是宮廷、權貴使用!代表著優雅、權勢、地位。

至於編鐘,更是國之重器,只有皇宮大典御用,其大氣磅礴的聲音,哪種西樂能比?

當然,你們或許覺得這些樂器只是少數。諸如:笛子、簫、二胡,這些才是民族樂器的普通表現,代表著華夏的街邊文化、地攤文化。

你們覺得別人在拉小提琴,而你卻在拉二胡,抬不起頭來?

你們覺得別人在吹管絃樂,而你卻在吹嗩吶,抬不起頭來?

真的是這樣?錯的離譜!”

階梯教室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多。

吳關的聲音同樣越來越大,在偌大的階梯教室震盪。他直接將教科書扔到了一遍,目光盯著教室裡的學生,身上彷彿綻放著絢麗的光芒。

學生們一個個都呆滯了。

許多人良久後才反應過來,開始瘋狂敲打著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