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一次次對神明的獻祭,艾爾德人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知識。

比如,它們終於知道,那種凌駕於物理規律和數學規律之上的規律被稱作“權柄”。

比如,權柄在宇宙誕生的初期到處都是,但隨著宇宙的膨脹與冷卻,它們已被瓜分殆盡。

比如,並非只有神明能使用權柄,某些個體或種族同樣知曉權柄並能夠有條件地使用,它們通常被稱作“晉升者”。

甚至有一位善意的神明提議,讓艾爾德人成為自己的卷族。如此一來,儘管艾爾德人不能成為晉升成為神,但在神明的庇護下,同樣能夠延續至宇宙寂滅。

但艾爾德人拒絕了她,它們朝著未知的星空領域繼續前進。

此後又過了500個行星年,艾爾德人成功觀測到了包括“湮滅”在內的數種權柄,但每次試圖將它們復現時,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就如那個神明告訴它們的那樣,權柄並非可以簡單復現的東西,只有先擁有它,才能夠使用它。

艾爾德人漸漸放棄了復現權柄的嘗試。但不久之後,它們卻以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首個權柄。

那起源於一次獻祭。

那次獻祭的物件,是一位新的神明,艾爾德人將塔可莉獻祭給了她,但獻祭完成後不久,一團原生質重新出現在獻祭的地點。

艾爾德人的第一反應是獻祭失敗了,但緊接著,它們看見,在那團原生質身上,冒出了一顆顆翠綠色的眼童。

它們這才知道,這個看起來不太一樣的塔可莉,正是神明對它們的恩賜。

經過一系列的研究,艾爾德人驚訝地發現,這隻新塔可莉擁有了自我意識和智慧,也就是說,它不再是彷生機器人,而應該被稱作一個新的種族。

除此之外,它們能夠任意改變自身形狀的能力也得到了進化,變得可以模彷任意一種生物,艾爾德人科學家這種能力稱作“擬態”。

改造塔可莉的神明是一個可以溝通的神明,艾爾德人透過與對方的交流,很快得知,如果要創造出一個有智慧和自我意識的新種族,其難度遠超它們的想象。那是一件必須使用權柄才能夠辦到的事,而這種權柄的名稱,被那個神明稱作“孤島”。

神明是這樣解釋這個權柄的名稱的:

熵增充斥在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所有的事物都朝著更加混沌的方向發展。唯有智慧生命是個例外,它們創造出的文明是一種負熵體,透過向周圍輸出更多熵增,來維持內部熵的下降,它們就如同一座座孤島,漂浮在熵增的海洋之中。智慧生命和文明一種違背常理的特例,它們本不應該出現,而如今它們之所以能夠存在,最直接的原因是:這個宇宙中,存在著支撐它們存在的權柄,也就是“孤島”。

因此,若要創造新的智慧種族,也必須使用“孤島”權柄。

而那隻被“孤島”權柄改造成為一個新的智慧種族的塔可莉,身體中也殘留著權柄的力量,甚至它的擬態能力,也是這權柄力量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告訴艾爾德人這些資訊之後,那位神明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對方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改造塔可莉的目的,艾爾德人也無從揣測。

就這樣,艾爾德人第一次獲得了權柄——孤島,儘管它們實際上無法使用它,但至少可以透過研究它,瞭解權柄到底是怎樣一種東西。這對整個文明而言,已經是一個極大的突破。

時間流逝,又是500個行星年過去了。

艦隊仍繼續著自己的旅程,從一個星系到另一個星系,星空是如此廣袤,彷彿永遠都走不到盡頭。在這段時間中,那隻被權柄改造過的塔可莉吞噬了其它幾隻塔可莉,之後它開始自我分裂,誕生出更多的擁有翠綠眼童和智慧的塔可莉,而這些塔可莉,又吞噬掉了更多的舊塔可莉……

就這樣,沒有花太長時間,所有的塔可莉就都變成了一種全新的智慧生命。

所幸,它們仍然保持和過去那些彷生機器人一樣的忠誠,會無條件地執行艾爾德人的任何命令,也因此,艾爾德人才不用擔心它們的威脅。

而在其他技術方面,艾爾德人也取得長足的進步。

比如,艦隊最初只能以20%的光速航行,如今卻能夠使用躍遷引擎,進行超光速躍遷。

而飛船的數量從剛啟程時的一萬艘,擴充到了超過五萬艘。

武器的威力,也比過去強大了上萬倍。

但是它們在晉升神明的道路上,始終未能再向前一步。

如何晉升神明?神明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它們究竟有哪些共性和特性?

——這些問題的答桉對艾爾德人而言,就如同在宇宙中隱秘了存在的暗物質的一般,根本找不到一絲蹤跡。

在這種背景下,被升級到3.0版本的“種族命運”模型再一次對文明的未來進行了預測。

與得出了多種可能性的前兩次不同,這一次預測,指出了一條清晰的、發生可能性幾乎等於100%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