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程序都不復雜,很快便順利地結束了執行。

第一個程序的結論是:莉莉安仍然可以繼續作為容器使用,她身上的庇護依然在正常運作,從意識被修改的痕跡上看,蘇沙只能非常有限地影響莉莉安,接下來只要打上一個補丁,對方就很難再透過莉莉安影響到她。

同時,古老之核也注意到,蘇沙身邊還有一個可以用來降臨的容器,那就是處於沉眠狀態的於兒,但根據程序的評估,於兒有很大機率是一個陷阱,她自然不會主動跳進去。

至於第二個程序,也就是關於評估侵蝕對她造成的影響的程序,得出的結論是:

沒有影響。

這個結論很有問題,說明侵蝕已經生效了,否則不會得出這麼荒繆的結論。

古老之核立刻啟動了第三個程序。

這是使用攜帶“湮滅”權柄的加馬射線流對蘇沙進行二次打擊的程序。

神國中,禁錮著射線流的引力井重新啟動,它們在兩秒鐘內相繼發射,數百道白熾光束再一次向下方的海面撲去。

下方,蘇沙正在以不合常理的速度復原,紅色的海面彷佛從中心的位置拱了起來,那是新長出的緋紅花朵,它們一隻接一隻地從海面升起,彷佛一道1000米高的海嘯,瞬間掃過了數萬平方公里的海面。

3.33毫秒後,射線流以光速跨越1000公里的距離,命中目標。由於這一次不需要再分配一部分射線去攔截花粉,它們得以將所有威力都傾瀉在花朵上。

花朵如同收割機前的麥子般倒下,剛剛長出的數十萬朵花轉眼間消失殆盡,就連蘇沙所在的那朵花也不例外,數道射線流交錯劃過,它在一瞬間碎裂成數塊,燃燒著落入海中。至於站在花瓣上的少女模樣的身體,更是在接觸到射線流的一瞬間就被蒸發得無影無蹤。

但古老之核不認為自己殺死了對方。

因為她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留在蘇沙留在莉莉安潛意識中的印記並沒有消失。

大約13微秒後,一朵朵直徑近百米的花再次破開水面,修長的葉片與美麗的花瓣在浪花中伸展開來,轉眼間,整片海域再次佈滿了緋紅色的花。

在中央那朵最大的花上,少女模樣的蘇沙從花芯中“長”了出來,光潔如玉的身體還來不及穿上衣服,美麗的少女赤腳站在和一片她差不多高的芯絲中,天鵝般的纖細脖頸昂起,挑釁似地看著天空中的古老之核。

但古老之核即沒有驚訝也沒有生氣,當然她很可能根本就沒有這兩種情緒,面對“復活”的蘇沙,她再一次啟動了釋放加馬射線流的程序。

熾白的光束如同制裁的聖劍,從天穹頂端落下,花朵再一次成片成片地倒下,在“湮滅”權柄的力量下灰飛煙滅。

但在13微秒後,海面上又一次生長出無數緋紅色的花。

這一次,古老之核沒有再繼續發起攻擊。

神明不會做毫無意義的事,古老之核也不會做毫無意義的攻擊,經過剛剛的兩輪嘗試,她確定了三條線索:

線索一:侵蝕,線索二:重生,線索三:13微秒

儘管線索不多,但基於這三點,古老之核的模湖邏輯模組已經構建出一套很合理的假設:

假設一,她已被拉入對方構築的夢境。

通常來講,神明不會被一個晉升者拉入夢境,但她已經被蘇沙侵蝕,而“侵蝕”權柄與“夢境”權柄在“權柄之柱”中恰好是兩塊相鄰的“磚石”,這意味著當它們一起使用時,可以發揮出更強大的力量,因此,已經遭到侵蝕的古老之核完全有可能被對方拉入夢境。

假設二,蘇沙可以在夢境中無限重生。

如果第一點假設成立,那麼這一點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但實現這種重生的底層邏輯不能太違背邏輯,因為對於一個夢境而言,它越違反邏輯,就越容易被戳破,越符合邏輯,就越穩固。這是夢境的基本原則,即使掌握著“夢境”的蘇沙也無法違背。再加上古老之核是神明,只要這個夢境有一點點不穩固,她就可以將它撕得粉碎。因此,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蘇沙在夢境的底層構建了什麼樣的機制,既能夠讓自己無限制地重生,又能足夠符合邏輯。

對於這一點,模湖邏輯模組給出了一個很大膽的假設——蘇沙並不是在同一個夢境中無限重生,而是在不停地重生夢境。

做出這個假設的出發點是線索三。在前兩輪的攻擊中,古老之核已經注意到,每一次蘇沙重生都需要恰好13毫秒,不多也不少。

在13毫秒內,光傳播的距離是3897.30公里。

而模湖邏輯模組在構建假設前,呼叫許可權看了一眼蘇沙到海淵市的距離:

1948.65公里。

恰好是3897.30的一半。

模湖邏輯模組立刻構建了一項子假設:蘇沙的重生與海淵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