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吃了一驚,但很快就反應過來。

地理課上講過,面對的地震不應該驚慌,更不能試圖站起來到處亂跑,應當儘量伏低重心,等待地震過去。

雖然她是一個課堂上經常開小差的學渣,但這一點知識不知為何正好記在了腦子裡。

因此,她四肢貼地,整個人都牢牢的趴在地穴的地面上。如此等待了一會,晃動果然漸漸平息了下來。

“呼……呼……”

風從地穴洞口處吹過,聽起來很像少女的喘息聲。

又過了幾秒,地面徹底停止了晃動,修卻沒有急著站起來,反而伸出舌頭,在土壤表面又是一舔。

只要(不死,就往死裡(。

風聲突然變得尖銳起來,地穴再一次開始劇烈晃動,似乎要將修從這裡甩出去。

可她牢牢地趴在地面上,不但不受影響,反而還有餘裕思考地理問題:

看來這裡就是課堂上講的地震帶?只要有外力的刺激,就很容易引發地震。但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果然還是要試試才知道吧!

如此想著,修乾脆將舌頭伸得更深了一些,靈巧的舌尖在鬆軟微甜的土壤中來回攪動。

晃動立刻變得更劇烈了。

搖晃的範圍也從地穴擴散到了整個平原,區域性的地動變成了一場真正的大地震。以地震的誘發點為震心,橫波和縱波相繼出現。

在這塊獨立的地殼碎片上,橫波與縱波的規律和星球上其它地方的普通地震截然相反。

首先到來的是橫波,地面不停地橫向搖晃,好似一位跳肚皮的少女正左右搖擺著自己的纖腰。平原上的風驟然加大,原本很有規律的風聲卻逐漸凌亂起來。

修牢牢抓緊地面,不顧危險的地震,非常具有科研精神地繼續刺激著這一處地震帶。

幾秒鐘後,縱波接踵而至。整個平原彷彿颶風中的海面,前一秒才高高地向上拋起,下一秒就重重跌落,縱波的能量遠比橫波要大,搖晃的幅度也遠遠大於之前的左右搖擺。終於,在劇烈的一次晃動中,修終於抓不住地面,被猛地甩出了洞穴。

風從耳邊掛過,風聲高亢而凌亂,下方,整個平原都已經天翻地覆——不僅僅是平原,南邊的峽谷,北邊的丘陵……乃至於整塊地殼碎片都在劇烈晃動。

半空中,修看到遠方的峽谷中,山洪洶湧而出,北面兩座山丘雖然也在劇烈搖晃,卻沒有更多的變化。

——看來果然只有峽谷的磁極是耦合的,A是正確答案呢。

修一邊思考著,一邊看向下一個小問。

下一問應該是關於峽谷的吧?她理所當然地想到。

可是——地理作業到此卻結束了。

咦?怎麼會這樣?!

明明不用再寫地理作業,修卻不知為何有些失望。她不甘心地又往後翻了翻練習冊,這才發現,在統考的原題中原本是有更多小問的,但那些內容已經超出了高一的教學範圍,屬於高二才會學到的知識。

簡而言之,有關峽谷的問題超綱了。

因此才沒有在作業中出現。

女子口巴……

修很無奈地合上地理練習冊,在作業本中翻找起來,想看看還有別的什麼作業需要抄。

她很快就發現,還剩下語言學。

語言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但它不在三大主課的範圍內,至於原因,大概是因為它太過危險,為了避免年輕的高中生們太早接觸那些不該接觸的姿勢,學校才故意將它作為副課,淺嘗輒止地教一些最基本的知識。

修倒是挺喜歡這門課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語言學的作業基本上以抄抄寫寫為主,雖然比較費手,卻不費腦子,而修最討厭的就是動腦子。

今天的作業同樣如此——虛線畫成的米字格里寫著幾個奇奇怪怪的文字,而作業的內容就是將每個字抄一百遍。

修根本不認得這些文字,但她知道,一般抄到50遍左右的時候,文字的意思就會自然而然地在腦海中浮現,抄寫的次數越多,文字的意思就越清晰,甚至還會出現更深層次的含義。

當然,這些文字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要知道,據說有些文字在得知它的含義的一瞬間,普通人就會徹底瘋掉。

修提起筆,刷刷地抄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