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1000萬層夢境巨大的資料量,古老之核需要將它們分兩次存入,而且在每一次存入之前,都需要先將它們壓縮。

連線在多面體表面,那長110公里,直徑10公里的中空圓筒,就是用來壓縮夢境資料的壓縮器。

高空中,捲曲在一起的500萬張夢境在力場的引導下緩緩移動,將一端對準了圓筒的入口,而圓筒的直徑僅有10公里,要遠遠小於夢境捲成的25公里直徑的柱體。

因此,古老之核延伸出數十道由強引力場構成的觸角,它們勾在筒壁的邊緣,從各個方向均勻地往外拉扯。構成筒壁的每一片五邊形之間都絞接著相當強的力場,需要很強的力量才能將每一片之間的距離撐大。

10公里……15公里……20公里……

有無數正五邊形構成的入口在力場的作用下緩緩擴張,最終達到了剛好能夠容納夢境圓柱的尺寸。

壓縮正式開始,圓柱前端在力場的精確引導下,緩緩進入直徑被強行擴大到25公里的圓筒入口。當前端進入了大約5公里之後,拉扯著筒壁的力場觸角被全部撤銷,失去外力約束的筒壁立刻收縮,無數正五邊形貼在柱體前端,在絞接力場的作用下向內擠壓,頓時將柱體壓得細了一圈。

當直徑被壓縮到20公里時,夢境柱體與圓筒之間重新達到力平衡的狀態。此時,最前端5公里的資料已經被壓縮,而後方145公里的夢境資料仍然處於未壓縮的狀態,圓柱體變成了前細後粗的形狀。

模湖邏輯模組再一次向超核提交了反對申請,認為這是在自尋死路,但作為一個被所有超核一致透過,並已經開始執行的方桉,當然不可能因為一個模組的反對而被終止。為了避免模湖邏輯模組對方桉的執行造成干擾,超核再一次用隔離牆將它圍了起來。

更多的力場被施加在了夢境柱體上,它們推動著後者緩緩擠入中空圓筒,在這個過程中,圓筒的直徑從10公里被撐大至20公里,而柱體的形狀則從25公里被壓縮到了20公里。

柱體以大約每秒1公里的速度向內推進著,而每向內推進1公里,都代表著333萬GB的夢境資料被壓縮。即使人類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也無法達到這樣的壓縮速度,更何況,這種壓縮還不能對夢境資料造成任何破壞,否則,任何一張夢境的破損,都意味著一切要從頭再來。

這是隻有神明才能完成的偉業。

但凡事必有代價,古老之核選擇效率最高的資料壓縮方式,也因此必須承受構型受損的風險。

由無數正五邊形絞接而成的筒壁具有相當好的韌性,超核經過精確計算後,刻意將圓筒的直徑控制在了10公里。如果再大,筒壁就無法產生足夠的壓力,最終無法將夢境資料壓縮至足夠的壓縮率;如果太小,筒壁將在夢境柱體推入時被撕裂,同樣會導致壓縮失敗。

10公里剛好是一個臨界點。

當柱體推入時,直徑擴大了一倍的筒壁在應力的作用下劇烈顫抖,每片正五邊形之間的絞接力場都達到了所能承受的極限。由於應力並非完全均勻的分佈在整個筒壁上,因此,時不時就有個別的絞接力場因為超過了承受限度而被崩斷。

構型損壞的警告不斷被傳向多面體內的超核,如果類比有情感的生物,這種訊號就是“疼痛”,但古老之核是沒有這些情感的,因此她也不會因為疼痛而感到痛苦。

超核群冷靜地監視著筒壁的狀態,知道它還差一點才會達到被撕裂的臨界線,從整體上來看,壓縮夢境的程序執行得很順利,此前模湖邏輯模組的擔心不過是杞人憂天。

因此,超核無視了從各個接觸點不斷髮來的構型損壞警告,控制著力場將夢境柱體穩穩推入,將越來越多的資料壓入圓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