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政治這個層面的東西,現在和元霄完全沒有牽扯。

再說了,他對於這個世界,其實還是比較陌生的。

給他的感覺,很像是經過末日之後未來的藍星。

不過近來,隨著認知的增多,這個假設漸漸被他否定。

最簡單直接的證據,是牛頓定律發現後,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為了驗證,對布魯雅恆星系的行星展開了研究。

這也是元霄接觸世界天文學的好機會。

布魯雅恆星系,一看和藍星以前的恆星系非常類似。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是藍星以前的那個恆星系。

這說明,他原先以為的世界背景是錯誤的。

這個世界形成現在的樣子,有其他原因。

更加合理的解釋,是平行宇宙。

可是,平行宇宙怎麼解釋文化歷史背景的一致性。

李白、牛頓、梁啟超等等的歷史名人,一個不差。

前提是被挖掘出來。

這些也只是元霄日常心中所想。

普琳希斯公國政治體制暫且不說,侯嘉錫將元霄安頓好之後,晚上有一頓接風宴。

元霄在公國這邊,物理化學領域,也是小名人。

兩個關鍵的理論,都是他考古發現的。

因此接風宴聚集的,是國立大學化學和物理的研究者。

“大家都是慕名前來,”侯嘉錫舉杯,“這位就是元霄老師了,這杯酒大家幹了。”

眾人舉杯一飲而盡。

原來這就是元霄啊,和電視上看到的,還真是不一樣。

不過看過去似乎沒有什麼架子。

考古發現者,對於相關領域的學者而言,是值得尊重的。

但也僅限於尊重。

考古,是挖掘前人的智慧。

而研究,則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衍生。

二者互相關聯,又沒有確切的聯絡。

在研究者面前,元霄並不具備“研發”能力。

值得尊重,但是沒有崇拜的必要。

當然了,大家不會傻到提起這樣的話題。

畢竟侯嘉錫的臉面還是要給的。

由於是元霄的接風宴,話題自然是以他為中心展開。

說來說去還是兩大理論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