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傳來一老一少兩位漁翁的對話。

從那老漁翁嘴裡,她知道了李宗總這些年處處留情的風流事蹟。

現在,李宗生的妻子,在家翹首以盼,盼他金榜題名。

但老漁翁估計,依李宗生的性情,真若金榜題名,飛黃騰達,未必不棄糟糠之妻。

老漁翁說,這不奇怪,這是才子們的本性。

畢竟,人不風流枉少年嗎,又有幾人能你儂我儂,忒煞情多呢!

這一席話,醍醐灌頂。

王靜思如夢初醒,自己只是對方心中無足輕重的一個過客而已。

自己不光不是對方的妻子,甚至不是他的情人。

李宗生很可能在那一面之緣的第二天,就忘了曾經見過的她。

自己在這裡自作多情,又有何用呢!

即使這種愁,也應該是李宗生的妻子的權利,而不是她的權利。

這是別人的雨季!

在別人的雨季,空淋溼自己,縱有萬種深情,又能怎樣呢!

王靜思還是希望,他能功成名就,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不知他後來會不會離開他的妻子。

心想自己卻連被離開的資格都沒有:不曾相合,何來離開。

只是她回憶中,那一副難忘的,荷花水面,雨中船上,風度翩翩的公子的場景而已。

又一年,蓮花謝,蓮蓬熟。

一日,她乘船去採蓮,採了一個蓮蓬,回想這蓮蓬還是花蕊時的樣子,眼前似乎飄出了薄霧,氤氳霧氣中,嬌荷綽約,婀娜多姿,她看得痴了。

這時,幾粒蓮子從她手裡的蓮蓬中滑落到地上,蹦跳四散,不知所蹤,她不由一聲輕嘆:好一個芙蓉撲朔,蓮子迷離!

宋檀兒感嘆道:

“採蓮女受撩撥不知不覺已是情根深種,相思入骨,突聽得漁翁一席話,卻發現那公子本是多情之人,行走之處處處留情,且家裡已有妻室,她在這裡,自作多情,又有何用呢!”

陳青牛感慨道: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宋檀兒輕笑一聲,說道:

“我知道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一句話的典故:它出自於明朝萬曆年間,一個名叫曹學佺的官員所寫的一副對聯。

整個對聯的創作背景,大抵是說曹學佺為官期間受理了一個案件。

某個大戶人家的狗咬了一個秀才,在事發過程中,一個屠夫見義勇為把大戶人家的狗給殺了。

本以為案件可以輕易解決,但大戶人家卻不懷好意,非要讓屠夫付出代價。

後來這個事情鬧得越來越大,連當今皇上都知曉了此案,迫於壓力下,大戶人家用錢收買秀才,誘使秀才顛倒黑白,捏造真相,讓屠夫給狗償命。

最後,好在曹學佺為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當眾說破兩人的勾當,公平處置了此案,在結案時寫下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以表達自己對秀才的忘恩負義之舉的憤慨,……對了,某人不是一向以文藝青年自詡嗎!”

陳青牛正色道:

“凡事不能一概而論,我讀書是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和感悟生命,心體光明,才不是那負心人!”

就在這時,一聲大喊從迷霧風水迷陣外傳來。

“陳青牛,出來,我要和你談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