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檀兒學習彈奏了一曲《絃歌引》,讓陳青牛拍攝,剪輯進了製作銀色鳳首箜篌的影片中。

第二天,陳青牛醒來後,拿過床頭櫃上的手機,見自己的抖音號,現如今粉絲數一億九千五百多萬,漲粉兩千兩百多萬。

製作銀色鳳首箜篌點贊兩千九百多萬,評論高達五十九萬多條。

他點開這些評論看。

“青牛哥還會做銀色鳳首箜篌,真是了不得!”

“青牛哥做的這銀色鳳首箜篌做工精緻,美輪美奐,……真是愛了,愛了!”

“箜篌這種樂器,乃上古崑崙山上的天女所制,取西海梧桐之木,照月精華七百年,放至黑海,浸弱水七百年。再由數百隻玄鳥,噙五色石打磨七百年,歷兩千七百年,得箜篌十把,般若有靈,只為知己而鳴!”

“我也喜歡,首先我買不起箜篌,其次我也學不起,當文化傳承以高的金錢要求為基準,那這就只是有錢人的消遣了!”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從何時起,國粹沒有很好的傳承,倒成了高貴,奢侈的代名詞!”

“一個箜篌,一個豎琴,除了北上廣,其他城市幾乎找不到老師教,希望這種樂器的彈奏技藝不要失傳!”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看到箜篌就能想起劉蘭芝!”

“箜篌已經失傳已久了,現在的箜篌只是現代人依照古籍裡的一些介紹做出來的,而且價值不菲,學費也很貴,沒有多少人會彈!”

“真的是太愛了,第一最愛這個箜篌,第二就是古箏了,可是我卻什麼都不會彈,條件不允許啊,只能飽一飽眼福了!”

“箜篌是華夏古老的彈絃樂器,歷史悠久,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婉轉動聽!”

“箜篌,應該是傳統樂器裡面除了編鐘最大的!”

“箜篌盛行於漢代,大唐初中期都很流行,唐晚期和宋朝鼎盛時期多為盛晏之用,為宮廷和士大夫的精緻生活之象徵!”

“如果我們華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文化遺產全部傳承下來那該有多麼的璀璨啊!”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總有一些文明會被埋沒在黃沙中!”

“喜歡箜篌,聽著大氣,盡顯華夏大家之風!”

“箜篌失傳很多年了,目前民間已經沒有多少會彈的了,箜篌音調略顯單薄,比起以箜篌為基礎改的豎琴差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