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北冰天雪地的時候。

河套平原同樣開始入冬,在河套平原東部的烏拉山,這裡就是黃河河套段旳平原收束地帶。

此時負責該地區工作的方恆,看著上游各地反饋回來的氣溫資料、河面浮冰情況,知道黃河秋冬凌汛即將來臨。

“通知所有人,按照之前的方案,開始堵河。”

“明白。”

尖銳的鈴聲,有條不紊的民兵、工兵,迅速按照計劃行動起來。

北斜坡上,一個個巨大的鐵籠子,裡面已經裝滿了石頭和沙袋,蒸汽推土機將鐵籠子推下斜坡。

鐵籠子在斜坡上滑下河道。

撲通!鐵籠子是邊長為2米的正方體,掉入河道之中,並沒有被淹沒,還有一小半露出河面。

此時黃河上游的徑流量,大概在400億~600億立方米左右,佔據全河年徑流量的50%左右。

不過黃河的河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徑流量不到十分之一。

冬季河道的水深才1.5米左右,這也是選擇冬季堵河的原因,因為此時河水水量不多。

隨著一個個鐵籠子堆積在河道中,寬度762米的河面,迅速被三道鐵籠障礙物擋住。

當然,由於鐵籠子之間存在間隙,水流還是可以從中竄過去。

只是早已準備就緒的民兵、工兵,推著手推車,將一袋袋沙子倒入河道之中,而倒沙袋的區域,就是三道鐵籠壩子之間的區域。

第一道鐵籠靶子上,方恆已經看到了河水正緩慢上漲著,不過水麵平靜下來之後,開始出現一層薄冰。

他當機立斷:“開始造冰壩。”

乾冰工廠全力生產了好幾天,早就儲備了兩百多噸乾冰,這些乾冰被投入河道之中,迅速在第一道鐵籠壩子之前,凍結了好幾十米長度的河面,而且連河底都凍住了。

“繼續抽水造冰。”

蒸汽抽水機將上游的河水抽上來,然後讓這些水澆到冰面上,加上不斷投入的乾冰。

不到五個小時,一條高度15米、寬度100米、長度800米的冰壩,就出現在第一道鐵籠壩子之前,黃河被阻斷了。

但是方恆並沒有停止,因為冰壩並不保險,必須繼續擴大冰壩。

不過接下來的冰壩壩體,會以河道中心向上游凸出,形成拱壩形狀,將冰壩的壓力傳導到兩側山體之中。

而冰壩後面的鐵籠壩、沙袋壩,會繼續修建加固,計劃形成壩體長度1200米、寬度200米、高度25米的大壩。

當然,無論是冰壩,還是土壩,都是臨時使用幾年的東西。

主要是為了讓黃河河套段的水位置抬高5米左右,只要達到5米水位,就可以開始挖開北進渠的攔水壩,引導黃河沖刷北進渠。

冰壩是價效比最高的方案。

畢竟一旦北進渠被沖刷完成,那烏拉山河口的水壩壓力,自然會下降。

連續一個星期,冰壩厚度、高度、寬度都在迅速增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