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關中等地的大工程。

東北地區其實也動作不小,宋缺六月份帶領陸軍、海軍,徹底消滅了盤踞在樂浪半島南部的新羅、百濟,然後肅清了鴨綠水上游的高句麗殘部。

緊接著宋缺又帶兵沿著遼水、嫩江、黑水、松花江,徹底壓服了契丹、室韋、靺鞨等部落。

然後鄭森根據東北的情況,在樂浪半島設立樂浪州;

在遼東半島、遼河平原,設立遼州;

在嫩江和漠南東部草原,大興安嶺南部,設立通遼州。

在長白山、松花江、三江平原、黑水三角洲平原,設立三江州。

在黑水中上游河谷平原、小興安嶺、外興安嶺,設立黑水州。

至於更加東北的高緯度地區,則設立了三個州,分別是林海州、白海州、枯葉州。

其中只有枯葉島被正式納入管轄,其他兩個州完全是地圖開疆,其實那地方也就幾千人口,然後慢慢推進也可以。

對比華北、西北,東北此時並不缺乏水資源,甚至還有大片的沼澤地,因此這裡的開發,則不能生搬硬套。

比起之前的冰路專案,就非常有東北特色,特別是改進之後冰列車,採用能量儲存器和電動機之後,也為了以防萬一,對車廂進行了密封性改造。

如果冰層太薄,而陷入河水之中,還可以利用車廂的密封性,保證車廂漂浮在河面上。

然後就是東北地區密集建設的風力發電場,還有正在建設的鞍山煤鋼基地、遼東機械廠。

另外就是就是一個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的溫室農場。

雖然人革聯已經可以生產塑膠薄膜了,但是工程師卻沒有選擇塑膠薄膜,而是使用玻璃鋼、鋼筋混凝土框架、複合鋼結構。

這樣做的一次性成本會高很多,但好處是使用壽命非常長,而且不需要擔心狂風暴雪,另外保溫和密封性也比較好。

只要保養和維護得好,使用上百年是綽綽有餘的。

東北雖然可以透過海運,從流求和江南輸送新鮮的蔬菜水果,但這畢竟不太方便。

而且一部分不耐運輸的葉菜,除非使用冷鏈運輸船,不然只能使用飛艇了。

東北本地自己解決一部分蔬菜水果,才是真正的好辦法。

時間如流水,一轉眼三個多月過去了。

農曆十月底的東北,氣溫開始下降到零度,隨著第一場雪的降臨,天地間只剩下一片白茫茫。

而溝通東北各地的水稻田,早已經被注入了水,現在開始結冰了,變成一條條冰路。

這種人造冰路,比冰封的河道更加安全。

大量馬拉雪橇車、馴鹿雪橇車,以及一百多輛電動/蒸汽冰列車,行駛在這些冰路上。

遼東城與通遼城之間的冰路,一列運輸了20噸物資的冰列車,正噴吐著黑煙,向通遼方向飛馳過去。

與遼東州的定位不一樣,通遼州的產業佈局,主要是牧業和礦物開採。

這一片地區的草原部落,就是契丹、奚人、鐵勒。

被宋缺掃平之後,這些部落的頭領和貴族全部人頭落地,然後超過80%的牧民被遷入江淮、樂浪。

剩下的牧民,和北遷過來的漢民、新羅人、百濟人,一起生活在通遼州。

通遼州西側和北側,都和一些殘留在漠南、漠北的遊牧部落接壤,因此在這些邊界線上,建設了十幾個稜堡。

這些稜堡之中,駐紮著不少騎兵,組成騎兵的人員,很多都是之前的契丹人、奚人牧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