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艇在萬米高空,底下是白雲朵朵。

此時全速前進的飛艇,速度達到了70公里每小時,距離目的地的西婆羅洲內陸平原,大概有500公里的距離。

僅僅是用了7個小時,飛艇就進入了西婆羅洲內陸平原的邊緣。

此時飛艇速度迅速下降,只維持每小時20公里的飛行速度。

負責監控的偵察艙內, 8名專業的偵察兵,各司其職的忙碌著偵察,這裡有3臺可旋轉的高倍望遠鏡,還有用於存檔和覆盤的高精度照相機。

此時人革聯的照相機技術,其實已經達到了後世1950年前後的水平,直接跳過了黑白照片, 進入了彩色照片的階段。

這艘被命名為“高明號”的飛艇,20噸的有效載荷,用在了各種配套設施上。

有偵察艙、升降艙、冷凍艙、廚艙、醫療艙、乘客艙、工具艙,一共有6名駕駛員、6名輔助員,以及可以容納20~30名乘客。

如果將人員規模控制住15人左右,可以在平流層底部滯留30天左右。

兩個小時後,飛艇抵達了一大片湖泊的上空。

此時已經臨近下午四點鐘,湖面在斜陽映照下,反光干擾太嚴重,偵察兵不得不放棄繼續觀察湖面。

在指揮艙的郝建,看到偵察兵測繪出來的湖面草圖,這一片湖泊的面積非常龐大,東西長度43公里,南北寬度38公里,總面積在1500平方公里左右。

不過根據湖面的樹木情況來看,這應該是一個季節性變化很大的湖泊,或者沼澤地。

此時是婆羅洲的雨季, 這一片平原的東南北三方向都是山地,只有西面是一連串的河谷平原, 加上深入內陸350公里左右,雨季降水很容易積蓄在低窪區域,形成季節性的大湖。

其實江漢平原的雲夢澤,就是相類似的情況。

“沒有發現達雅人嗎?”

偵察組的組長搖了搖頭:“沒有發現炊煙。”

郝建擺擺手:“你們去休息吧!”

“是。”

郝建將手上的資料遞給其他人,這一次跟他過來的黑衣衛,加上寇仲和拔鋒寒,一共是8人。

他們接過檔案,仔細的瀏覽起來。

對於雨湖附近沒有發現達雅人部落的情況,其實也是非常正常的,雨河和雨湖周圍河網和沼澤地密佈,在雨季根本不是普通人類可以生存的區域。

哪怕是建設在雨河三角洲的雨地城(坤甸),也是在北側地勢比較高的區域,河口附近根本不會有建築物和農業設施。

就算是地勢比較高,雨季也有被淹沒的風險。

因此當地原住民的建築物,都是高腳樓,人革聯控制那裡之後,也沒有否定這種高腳樓的存在意義,反而因地制宜的設計了更好更科學的高腳樓。

使用鋼筋混凝土澆築柱子,然後用打樁機打入地下的基岩中,形成高腳樓的基礎,再使用鋼結構、木結構,減輕上層建築的重量。

新設計的高腳樓, 不僅僅可以抵抗洪水,還可以有效預防海嘯、地震、颱風。

甚至由於水冷製冷系統的存在,木結構房屋如果發生火災,還可以利用屋頂的冷卻水管,進行緊急滅火。

至於木製品容易腐蝕的問題,這其實並不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江南地區現在大量生產的桐油,就是一種優良的木材防腐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