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北方的氣候還沒有徹底開化,但在這個人力為主的年代,鄉下人都開始在鬆土。

下窪村的村民自然也不能閒著,除了要松自家的田地,還有族田也要每家分派人。

二房要免費給村裡建學堂,人力方面自然是由村長安排村裡人,這樣一來幹活的人就少了,連半大的孩子都要跟著去忙活。

“族長爺爺、村長叔,我今兒來是因著有個想法想和你們商量一下。”

“咱們村的日子好了,可能幹活的人就那麼多,又新開了那麼多族田,怕是忙不過來,是不是該買由族裡買幾頭耕牛?”

程寧也是在家裡聊天的時候想到這茬的,這才急急的回村。

“可買了牛在誰家放著?總不能一家家輪著來吧?”

村長犯愁的是這個,可見也是想過這個事的。

倒是族長抽著旱菸,對程寧道:“丫頭,有啥話你就直說,在我們面前不興說一半留一半的。”

聞言,村長也跟著點頭。

程寧被說的有幾分不好意思,笑了下才繼續道:“以前聽說那些地主家都僱窮人家的娃兒去放牛,咱們也可以效仿一下,讓村裡的娃輪班去,或者是大人也成。”

“這樣除了族田,村民們使用耕牛耕種本村的地,可以象徵性的一天收個一文兩文的。等咱們村忙完了,外村想要租耕牛的,也可以比外頭的少收一些,就當交個好。”

“至於牛棚,先看看誰家有地兒借用一下,族裡多少給點好處。農忙的時候,誰家用牛就放在誰家,喂草的時候也由那家負責。

不少人家都買了新的宅基地,到時候老房子空出來的就多了,不愁沒地方安置那些牛。”

如今的下窪村,除了老程家沒有參與去作坊做事,還真沒有人家窮的揭不開鍋了,暫時也就沒有貧困戶能指定這差事了。

但農家人還是以種地為本,賺再多的銀子沒有糧食,心裡也不踏實,自然要想辦法讓大家能有更多收穫。

種地的效率提上去之後,村民們就不怕開荒多了種不過來了。

這也是大家都沒轉過彎來,突然有銀子了,可‘耕牛太貴是他們買不起’的觀念還盤桓在腦子裡呢。

族長和村長立即商量起來,這一年賺了銀子,就族長家買了一頭牛,村長家的還是之前的老牛呢。

考慮到這個季節買牛貴,族長和村長決定先買幾頭用著,等到冬天的時候再添幾頭,那會也就不愁沒有牛棚了。

耕牛的事說完了,程寧又道:“我想著,咱們村再發展兩年,家家的日子都不比小地主差。除了男娃要念書識字,女娃也應當識字明理,再學學女紅和廚藝。”

這是程寧早就想好的,不過那會不適合說,免得建學堂的時候便不成事。

“女娃也要念書?”村長愣了下,看向族長。

鎮上是有女學,可除了富戶之外,就只有程錦嫿一個另類,而且最後還是淪為妾室。

“女娃娃唸書,也有好處。二丫說的女紅和廚藝,倒是婆家都會相看的東西,但和男娃一樣的學,怕是沒有幾家會同意的。”

族長嘆了一聲,沒有說出口的話,大家都懂。

重男輕女是普遍現象,將來嫁人就是賠錢貨,而姑娘家在孃家要做的事不少,都去唸書了怕是家畜沒人養了,幹活的人都吃不上一口熱乎飯。

“這個倒是可以協調,比如六歲一下的小女娃在學堂啟蒙,時辰可以按照男娃的走,左右七歲才不同席,也不用先生單獨教。”

“大一些的,家裡實在不方便,就每天上午或下午各抽出一個時辰,晚飯後再學一個時辰,好歹也能學點本事,就算是業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