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臨摹《舞蹈教室》(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德加《舞蹈教室》的臨摹,是高凡在擁有巨匠級技巧後,第一次完整的臨摹另外一位巨匠的畫作。
說實話,技巧上沒啥收穫。
只增加了相關知識和鑑賞能力。
德加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已經從古典主義轉向現實主義,他放棄了古典主義那種莊重的、肅穆的刻畫,轉而向一種‘反詩意’的方式去描繪生活。
《舞蹈教室》中一個苛刻的老人對著一群青春可愛的姑娘,一個對一群,一個醜對一群美,是沉悶、優雅和醜陋的完美結合,德加把女孩們最簡單、最隱私、沒有任何美化的姿態描繪出來,卻讓它們美妙得如夢似幻。
在臨摹《舞蹈教室》的過程中,高凡覺察到了德加的第二個巨匠技巧,他稱為之“對比”。
這幅畫中到處都充滿著對比,除了人物上的對比,還有構圖上的對比,這幅畫是用快速線條配景法畫的,以地板上的線條做基礎視角定位,基於透視的讓畫面越來越有接近的趨勢,這是透過‘對比’形成的真實空間感。
在‘對比’和‘生命’兩種技巧的疊加之下,德加創造了他自己的畫中世界。
高凡試圖學習德加的技巧。
但總是照貓畫虎。
彆彆扭扭。
等三天後檢視幾人各自作品的時候,高凡發現他與安娜是真的在臨摹,呂國楹則是畫出了自己的風格。
呂國楹畫的《舞蹈教室》,從人物到佈局,處處透著‘圓融’技巧的影子,勞倫斯想看使用‘圓融’創作的作品,他看到了,明明是與德加一樣的構圖與人物描繪,但在呂國楹筆下,所有人物卻錯落有致的排列,讓畫面整體呈現出一種宛如放在天秤兩端且兩端平舉的平衡感。
“您改變了這個、這個和這個人物的位置,讓畫面內側和外側的人物比例變得平衡起來,但人物數量依然不對啊……啊!您同時改變了教室的佈局,這塊鏡子被您放大了,它補充了內側畫面中人物數量不足的問題!”
勞倫斯摸著這幅畫一點一點去琢磨,總算明白了為什麼高凡和安娜都說,呂國楹踏進了巨匠的門檻,那時只是一個‘圓’,而當這種技巧畫在一幅畫面中,才會如此顯眼,那是一種獨特的氣質,是讓呂國楹的創作與眾不同的氣質。
呂國楹沒理會勞倫斯的驚歎。
只是指著這幅作品說:“這是我這個老頭子新發現的一種技巧,但以我的年齡,可能沒辦法把它發揮到極致了,所以現在就畫給你們看,你們都有自己的創作習慣,未必瞧得上這種四平八穩的古典主義新畫法,但總可以做個借鑑。”
而臨摹完了德加。
呂國楹就離開了紐約。
以呂國楹的水準,再臨摹他人作品,已經起不到借鑑作用,反而會干擾自己的創作風格與習慣,高凡也是一樣,只不過高凡更年輕,又遇到‘丟失技巧’這種普通畫家不會遇到的情況,才會對德加有了興趣。
而對呂國楹來說,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學習一種新的視角和新的畫法,‘圓融’對他而言,已經足夠足夠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這條新古典主義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一直到他生命盡頭,看看能夠走到哪一步。
所謂‘傳道’,就是呂國楹現在的想法和做法了。
而對比德加的《舞蹈教室》和呂國楹的《舞蹈教室》,更能體會出‘圓融’在畫作中的使用方式,安娜對著呂國楹留下的作品揣摩了一個晚上,已經能夠似模似樣的畫出帶有‘圓融’技巧的作品。
高凡呢。
他交出的作品,依舊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