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宴之後,盛長楨主持的京畿道鄉試便正式宣告結束,盛長楨也終於從繁重的考務工作中脫身出來。

這次京畿道鄉試圓滿成功,遴選出許多人才,彰顯了盛長楨辦事的能力,令趙宗全十分滿意。

主持過鄉試之後,盛長楨既有了政績,又培植了人脈,也讓那些對盛長楨擢升過快頗有微詞的朝臣閉上了嘴巴,盛長楨終於在現有的位置上站穩了腳跟。

總而言之,收穫滿滿。

接下來的會試殿試就不用盛長楨插手了,盛長楨只需要回到詹事府,完成自己清閒的本職工作即可。

盛長楨任務圓滿完成,也標誌著趙宗全執政期間的第一次科舉初步成功,增加了趙宗全在朝臣中的威信。

其實自趙宗全繼承皇位之後,汴京城裡就一直有人偷偷說怪話,說趙宗全能即位全靠運氣好,本人的才幹能力都平平無奇。

謠言流傳很廣,背後指使者其實是那些宗室子弟。

當初邕王和兗王相爭時,他們不敢出頭。可誰也沒想到,最後居然是趙宗全這麼一個籍籍無名的禹州團摘了桃子!

如此一來,那些覺得趙宗全並不比自己強多少的宗室子弟們自然是羨慕嫉妒恨,暗地裡搞風搞雨者不在少數。

趙宗全對此也是心裡有數,可他剛剛即位,雖是一國之君,日子其實並不好過。

頭上有太后壓著,朝中文武百官也不能信任,暗中還有小人作祟,趙宗全這個皇帝當得難啊!

他也不敢大刀闊斧的拿人下獄,只能先做幾件受到認可的大事,慢慢提升威信,令朝臣歸心,以後再著手收拾那些跳樑小醜。

如今科舉這件國家大事初步成功,讓朝臣對新君更加信服,趙宗全這個皇帝也好當了些許。

可惜,就在這一切穩步向好之時,南邊叛亂又起,讓剛能喘口氣的趙宗全急得焦頭爛額,忙著調兵遣將平叛。

朝中眾將,數甘南甘老將軍最有平叛經驗,趙宗全自然要靠他統領大軍。

按照大周的規矩,打仗的雖然是武將,但主持大事的卻還是文臣,因此趙宗全又派出了兵部尚書彭時坐鎮。

朝中文官眾多,之所以單單選彭時,不僅因為彭時是兵部尚書,還因為彭時和甘南搭班子出征多次,配合默契,文武之間不會相互掣肘。

這是趙宗全面臨的又一場軍事上的大考,還是那句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彭時能臣,甘南宿將,可是他們都與趙宗全並不熟悉,趙宗全還需要在軍中安插自己的心腹,作為他的眼睛和耳朵。

人選嘛,自然就是顧廷燁和沈從興他們了。

趙宗全早就考慮好了,讓顧廷燁他們隨軍出征,還可以藉此機會立下戰功,拓展在軍中的人望。

等顧廷燁這些禹州舊將在軍中站穩腳跟,趙宗全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透過他們,逐步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出征人選雖然已經選定了,但大軍的調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海量的糧秣軍械少說也要籌備半個月之久。

期間顧廷燁他們除了熟悉部下、習練武藝外,倒也沒有什麼別的事,盛長楨就想趁著休沐,送一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