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賊心不死(第1/2頁)
章節報錯
兗王府中,兗王自大朝會返回後,就閉門謝客,成日在府中召賓客、幕僚宴飲。
府中之人皆知他是強顏歡笑、借酒消愁,但卻無人敢勸一句,只顧席間相和。
因為他們清楚,別看兗王言笑晏晏,心中正是煩悶之時,一言不合就會惹其暴怒。
賓客們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
不久前,一個跟隨兗王已久的幕僚就因為向兗王祝酒,不知哪一句觸怒了兗王,導致兗王勃然變色,當即命人將此幕僚拖到殿外打得半死。
事後,兗王若無其事地舉杯喚眾人共飲。
先前那幕僚挨板子時的哀嚎尤在耳邊,席間眾人無不心驚膽顫,對兗王愈發小意逢迎,不敢稍捋其虎鬚。
兗王目光掃視堂下,凌厲狠辣,見眾人無不惴惴,不由地面露滿意之色:本王雖鬥不過邕王,收拾你們這些人還是綽綽有餘。
邕王被冊立為太子後,原本投向兗王的朝官紛紛背離,就連兗王府中奉養的賓客幕僚也是人心浮動,頗有改換門戶之意。
兗王對此早有察覺,先前故意尋個錯處打那幕僚的板子,就是為了殺雞儆猴,以恩威來收攏府中人心。
他雖敗給了邕王,心裡卻不曾真的認輸,一心忍辱負重,以待來日。
而要來日復起,前提就是他府中的班底不能亂,否則縱然時機到來,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把握住。
因此兗王不僅沒有心灰意冷,反而將怨氣轉化為了動力,不僅威臨府中,使府中之人不敢生出二心,還對仍舊依附於他的朝官更加籠絡。
當然,如今還願燒兗王冷灶的官員已是少之又少,正經的文官勳戚都對兗王唯恐避之不及,根本不願再沾他。
兗王另闢蹊徑,專門結交中下層的武將。這些人大多出身貧寒,好勇尚氣,兗王捨出老本,重金結交,很快就籠絡了一批軍中將校。
譬如吳勇,其人草莽出身,積功至五城兵馬司副指揮使,在軍中頗有些威望,奈何與指揮使竇老西不睦,素來不能掌握實權,因此心中生出怨恨,成日悶悶不樂。
兗王知他鬱郁不得志,便趁虛而入,先是派人攜重金賜予吳勇,吳勇不敢接受,兗王就託辭贈予其老母,吳勇終於不敢推辭。
隨後,兗王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對吳勇推心置腹,做足了禮賢下士的派頭,令吳勇感激涕零。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吳勇雖只是粗通文字,卻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從此之後對兗王死心踏地。
吳勇供職的五城兵馬司負責汴京城防,可謂要害之地,收服了吳勇,兗王便在五城兵馬司中埋下了一枚釘子。
其實榮顯也在兗王拉攏的範圍之內,榮家與邕王之仇,兗王自然知曉,單單榮飛燕之死,便足以讓榮家與兗王成為天然的盟友。
榮顯與兗王素有交情,只不過他身為禁軍副指揮使,負責的是拱衛宮廷之事,身份敏感,一舉一動都容易惹人彈劾,因此與兗王只是暗中來往,不敢太過招搖。
卻說這日,兗王照舊在府中閉門宴飲,堂中美姬旋舞,眾人擊節讚歎,賓主盡歡,兗王也暫且忘卻了心中的煩悶,開懷暢飲。
酒到酣時,殿外忽走進一僕役打扮之人,只見他快步到兗王心腹錢思謙的身後,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