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開業不順(第1/2頁)
章節報錯
鐵匠鋪門口,包景年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腦袋,“最近忙著在宮裡執勤……”
“行了,你能來師兄心裡就開心,來,進屋說話!”
高大成笑呵呵地打斷了包景年,兀地瞧見了一旁站著的盛長楨,遲疑道:“這位是……”
“哦,這是我兄弟盛長楨。師兄,我們此行來是有事求你。”包景年連忙介紹。
盛長楨拱了拱手,“高哲匠,深夜叨擾,失禮了。”
哲匠是對技術超群的工匠的尊稱,高大成一聽盛長楨如此抬舉,頓時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高某手藝粗陋,哲匠之稱愧不敢當,盛公子實在是太客氣了,既然你是景年的兄弟,咱們還是以同輩相稱吧。”
說著,就將鋪門開啟,把二人請了進去。
進了鋪子,高大成想拿壇酒出來和兩人暢飲,卻被包景年給攔住了,“師兄,酒先不急著喝,我們來找你是有正事。”
高大成愕然地放下酒罈,側頭看向盛長楨,他此時已經看出,二人中是以盛長楨為主的。
盛長楨溫和一笑,取出自己所做的模型,言簡意賅地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高大成接過模型,翻來覆去擺弄了半天,還是不知究竟。
“盛公子,此物實在難懂,我做鐵匠二十多年,從未見過,你看……”
盛長楨無奈,只好演示給他看。
開啟格柵,拈出幾個泥土鑄成的小方塊,然後重新排列了一下,還是一塊整版。
“高大哥,你可看明白了?”
高大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盛長楨又向他叮囑了一番。
其實這東西工藝並不多麼複雜,在盛長楨的提點下,高大成很快就明白過來。
無非就是把鉛和錫熔了,混合後裝進模板裡,再在固化前把一個個小方塊分清楚,最後打造一個簡單的格柵作為固定支架。
說幹就幹,高大成脫下外衣,走到爐前開火。
他幹活很麻利,不到兩個時辰,就已經依照盛長楨的要求把東西做了出來。
盛長楨捧著手中的活字印刷模板,心潮澎湃。
沒錯,就是活字印刷。
在盛長楨前世,活字印刷術記載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由北宋慶曆年間的畢昇發明。
但事實上,活字印刷術在北宋並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反而在西夏興盛起來,廣泛用於佛經等文獻的印刷。
一直到元明時期,活字印刷術才在中原地區推廣開來,在清朝得到空前發展。
而在大周朝,印刷書籍用的還是雕版印刷,至於活字印刷,盛長楨遊歷天下,也未曾聽聞有誰發明了此術。
雕版印刷的缺點十分明顯,首先是費時費工費料,其次是大批書版存放不便。
最要命的是,但凡有一個錯字,整張書版就廢了,全部都要重新刻制。
而活字印刷則彌補了雕版的不足,有了活字,製版只需拼接,所費時間大大減少。
印完之後,活字還可以拆下重複使用,而且活字佔據空間小,容易儲存和保管。
總而言之,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地多,堪稱一次印刷術的驚人革命,也難怪盛長楨前世之人把活字印刷術列入了“四大發明”之一。
只能說,實至名歸。
雖然高大成極力推辭,但盛長楨還是照著市價的三倍付了報酬。
這是盛長楨的態度,也可以看作是封口費。
如果高大成真的把模板的製作方法洩露出去,那就別怪盛長楨心狠手辣了。
當然,這種事發生的可能性極小,透過和高大成接觸,盛長楨發現,這是一個爽利的北方漢子,說一不二,忠厚肯幹,不會做出那等事。
更何況,他還算是包景年的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