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長楨揹負雙手,昂首闊步行走於廢墟之中。

忽然,他被不遠處的一個黑疙瘩吸引了注意。

這是一個圓滾滾的球狀物,只不過頭上少了半截,通體漆黑下,露出了內裡星星點點的淡黃色。

盛長楨心中一動,快步走了過去,撿起了這黑疙瘩,然後拿袖口擦拭了幾下,用手指輕輕捻了捻。

很快,黑疙瘩裡頭更多的淡黃色顯現出來。

盛長楨見此,表現得興奮不已。

一旁的包大等人都是十分納悶,不就一個黑疙瘩嗎,有什麼稀奇的?

誰知,更讓包大他們吃驚的還在後頭。

盛長楨用指甲從那黑疙瘩裡輕輕摳出了一塊,然後送入了口中,竟津津有味地咀嚼了起來。

包大和兄弟幾個面面相覷,少爺這是喝了假酒了?怎麼瘋瘋癲癲的?

還是剛剛被煙燻傻了?

盛長楨絲毫沒有理會他們驚奇的目光,咀嚼了幾口之後,又把口中殘渣吐到了一邊。

盛長楨舔了舔舌頭,眼中興奮之色愈加濃厚。

沒錯了,淡淡的土腥味,澀澀的口感,咀嚼起來還有一種澱粉的質感。

再加上它圓敦敦的外形,盛長楨已經可以肯定——

這就是土豆!

學名馬鈴薯,又叫做洋芋,洋山芋,香山芋,洋番芋,地蛋,陽芋,冬薯,洋芋蛋蛋……

的土豆!

在前世,各種食物豐富多彩,盛長楨對這種司空見慣的食物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

但它在大周,卻是一種足以救命的糧食!

大周北方,作物以小麥、粟、高粱為主,南方則以水稻為主,但在山區,這些作物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整個大周,真正適宜耕作的平原所佔比例連三成都沒有,剩下的都是不適宜耕作的山地和丘陵地區。

廣大的沙礫瘠土、高崗山坡、深山老林,生活在這些貧瘠之地的大周百姓,因為沒有適宜的作物,常年飽受飢餓的困擾,餓死人的事蹟比比皆是。

而土豆、甘薯、玉米這耐*三劍客,彷彿正是為山區土地而生,他們適應強,能夠在過去並不適合糧食作物生長的地區茁壯成長。

關鍵是,產量還賊高!

盛長楨前世的王朝,與如今的大周情況相仿,平原田地多已墾闢,但隨著人口的增加,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土地,尖銳的人地矛盾始終難以解決。

但後來隨著土豆等作物傳入和廣泛種植,這一難題終於被緩解了。

隨著玉米的栽培推廣,長江以南的山丘荒野和不宜種植水稻的旱地被迅速開發利用起來。

在黃河以北,玉米更是逐步取代了原有的低產作物,成為主要的旱地作物。

同樣,甘薯的推廣,使得大量濱海沙地和山區的貧瘠丘陵得到開發利用。

而土豆作為三劍客中的老大哥,更是顯示出了無與倫比的力量。

比起玉米和甘薯,土豆不僅更為易種,而且還耐寒、耐瘠,那些土地瘠薄、氣溫較低的高寒山區,連玉米都養不活,但土豆卻能快樂地生長。

所謂“深山苦寒之地,稻麥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則以洋芋(土豆)代飯”。